生產線裝上“智慧芯”

——貴州工業從“制造”向“智造”邁進

2020年08月10日08:26  來源:貴州日報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賴盈盈

如何讓電子元器件誤差小於0.003毫米?近日,記者走進貴州航天電器有限公司智慧工廠找到了答案。

“麻花針外觀檢測系統,結合后台視覺檢測技術與大數據分析技術,對麻花針外觀進行全自動檢測,取代了過去的人工檢測,大大提升了產品質量。”航天電器智能制造工程部綜合管理處處長呂江濤介紹,目前,系統已能夠100%自動剔除不合格產品。

如今,在航天電器“圓形電連接器智能制造生產線”上,三萬多種產品實現了“不停線、不換線”生產。

“這條生產線的設計產能是年產量50萬件,同時隨著智能化的實現,目前產品的合格率從90%提升到了99.8%。”呂江濤表示,提質降本增效是自主創新該條生產線的主要目的,該產品不僅在航空航天領域被廣泛使用,還在軌道交通和高鐵動車上有不同程度的需求。

航天電器作為貴州高端電子元器件制造的領軍企業,推動工業向智能化生產,企業一直在努力。而如何讓“智造”創造高品質,貴州不斷在發力。

中共貴州省委十二屆七次全會上明確提出,要加快數字經濟“六個重大突破”,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大力發展新產業新業態,持續開展產業大招商,推動產業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融合化發展。

早在2018年2月,貴州就印發《貴州省實施“萬企融合”大行動 打好“數字經濟”攻堅戰方案》,明確要加快大數據與工業深度融合,推動工業向智能化生產、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制、服務化延伸融合升級。

一間間智慧工廠應運而生,貴州工業朝著“制造”到“智造”過程邁進。

2016年,同濟堂引進德國智能包裝線,對公司大品種進行了全產業鏈自動化和部分智能化改造,基本實現了中藥制劑生產全流程智能制造。在同濟堂可視化工廠,一分鐘,900板藥品便在自動包裝線上完成包裝,每板藥品都通過快速成像技術進行在線檢測。

智能制造並不等於機器換人,而是人與機器的合作共贏。同濟堂副總經理孫宜春表示,同濟堂的智能化生產線優化了20%的人員,主要集中在包裝盒倉儲物流等環節,同時相關員工也被轉移到中藥材種植、配方顆粒、大健康產業等新增業務板塊。

同樣的場景也能在航天電器看到,過去傳統的圓形電連接器生產線需要45人,如今新的生產線設計產能是11人。

“之所以引進機器,是為了在人員有限的情況下,提升工廠的整體產能。”呂江濤認為,機器換人,人不是下崗,而是騰出更多人力資源,拓展市場份額、拓展新產品、制造定制設備。

自動化、智能化……貴州的智慧工廠不斷推動制造產業的融合轉型升級。近日,科技部下發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科技助力經濟2020”重點專項立項項目清單,貴州省推薦的新能源汽車用IGBT芯片和模塊研制及產業化、貴州慧聯科技有限公司的無接觸高效智能物流揀選系統研究及產業化等多個智能項目入選,這些項目市場應用前景好、可帶動區域產業集群發展。

孫宜春認為,無論是主動擁抱還是被動接受,企業未來的核心競爭力將源自精細化和集約化水平,從長期來看,智能化改造帶來的效率提升和成本優勢,必將淘汰落后產能。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