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城縣陡箐鎮

搬出窮山窩 開啟新生活

2020年08月05日08:26  來源:貴州日報
 

扎著馬尾、穿著白色運動服、滿臉青春氣息,這位笑起來還略帶羞澀的21歲年輕女孩何琴,已經是水城縣陡箐鎮易地扶貧搬遷點東關社區的婦聯主任。

2016年,何琴一家作為第一批搬遷戶搬至陡箐鎮易地扶貧搬遷點,從老家陡箐鎮土發村慶豐組的兩間小瓦房到拎包入住的“小洋樓”,有了新居后的何琴一家滿心歡喜,對未來充滿了希望。

“搬到這裡后,爸爸媽媽在社區干部的介紹和幫助下,都在當起了保潔員,每個月有固定的收入,我們一家人再也不用等到過年賣豬才有錢了!”說起搬遷后的生活,何琴激動不已。

兩年前,何琴從專科學校畢業后,在東關社區搬遷群眾的選舉下,成為了社區的婦聯主任。

“萬萬沒想到自己能在家門口實現就業,而且還是一份責任重大的崗位,來自搬遷群眾和社區的認可,讓我自身的價值得到實現。”何琴坦言,從一名搬遷戶到社區工作人員,這不僅是身份的轉變,更是開啟了新生活。

辦理証件、撰寫資料、制作表格……每天,何琴都會早早地來到東關社區,面對工作,她總是面帶笑容,充滿干勁。

搬遷生活,不僅敲開了這個普通農村家庭的幸福大門,還讓搬遷群眾在社區找到了歸宿感,真正實現了“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在社區的另一邊,每天,50歲的王華英都會穿著整潔的工裝服,邁著輕快的步伐,來到社區衛生院,衛生院保潔員是她的新身份。

“吃住樣樣好,掙錢不用愁,日子好過得很!”談及現在的日子,王華英滿臉笑容,“每個月按時領工資,離家近還能隨時照顧到生病的老伴兒,簡直是說不出的高興。”

無論是何琴所從事的社區工作,還是王華英所在的公益崗位,陡箐搬遷群眾的生活變遷,正是水城縣易地扶貧搬遷的縮影,折射出的是千千萬萬名搬遷群眾“搬出大山住新房、世代走上幸福路”的幸福歷程。

近年來,水城縣著眼全局、著眼長遠,充分結合城市社區、旅游景區、風情小鎮等發展情況,將“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貧困群眾,集中搬遷到全縣發展條件較好的地方,搬遷人口規模達1.56萬戶65643人。

為確保易地扶貧搬遷對象“搬得出、穩得住、可發展、能致富”,水城縣著力寫好易地扶貧搬遷“后半篇文章”,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方案,通過公益性崗位、扶貧車間就業崗位等渠道轉移就業增加搬遷群眾收入。

目前,水城縣基本實現有勞動力的搬遷家庭“一戶一人”以上穩定就業,全縣各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已成為搬遷貧困戶宜居的幸福新家園。(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屠琪)

(責編:郜林筱、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