瓮安縣王富彥:靠“小豬佩奇”重拾致富信心

2020年07月31日10:22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王富彥給小豬仔擦拭身體、喂食。
王富彥給小豬仔擦拭身體、喂食。

那個曾經欠了一屁股外債的王富彥居然翻身致富了。

說起這件事,瓮安縣建中鎮保護村江山組的村民們起初也不敢相信。但如今,這已經成了江山組的一段佳話。

對於江山組,民間流傳著一段戲言:“瓮安脫貧看建中、建中脫貧看保護、保護脫貧看江山。”雖有夸大的嫌疑,但這足以說明江山組的困境。位於瓮安縣建中鎮保護村東南3公裡處的江山組,是瓮安縣僅有的少數民族村寨之一。由於路程偏遠,地勢較高,村民內生動力嚴重不足,江山組一直貼著“貧困”的標簽。

王富彥就是土生土長的江山人。

他在外打工多年,家中積攢了一點小錢后,回到老家,把自己的老房子改頭換面,修了幢新房,家中境況還算殷實。2010年,正當一家人沉浸在搬進新房的喜悅時,王富彥的原配妻子被檢查出來身患尿毒症晚期。為了治病救人,王富彥把家中所有的積蓄全部掏了出來,甚至還欠了許多外債。

“把家裡面的積蓄全部都用完了,沒有辦法,又向親戚朋友們借了幾萬,最后實在找不到借的,在銀行又貸了3萬多塊錢的貸款。”王富彥回憶說。

費盡心血挽救,王富彥還是沒能挽回原配的生命。

勤勞肯干的王富彥沒有因此意志消沉。為了還掉治病欠下的外債,王富彥到縣城的建筑工地找到了一份苦力活,兩年后還認識了現在的妻子,他們相互鼓勵相互扶持。兩年的省吃儉用,終於將所有的外債全部清空。

好景不長,王富彥的母親得了腦梗,癱瘓在床。為了照顧母親,孝順的王富彥放棄了在城裡就業的機會,回家做起了農業生產。

了解到王富彥家的情況后,駐村工作隊和包保網格員進行了多方走訪和調查,並推薦他學習養殖技術。在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王富彥到盤州市實地考察了當地養豬大戶生產經營模式和銷售收益情況,並先后到縣委黨校、村內農業產業種植養殖課堂上學習專業技術,也因此萌生了養豬致富的念頭。

“2018年下半年,我就開始喂起母豬了。”王富彥說。

別看王富彥是個大男人,養起豬來卻是有模有樣。每天,王富彥早早起來便一頭扎進養豬場,給小豬仔擦拭身體、喂食、查看肥豬的長勢……在他看來,這些生活在圈舍的生豬不僅是牲畜,更是他致富增收的寶貝。王富彥一直都親切的呼喚他們為“小朋友”。

人勤“富”來早。2019年,王富彥就靠著養豬賺了幾萬塊錢。“打鐵要趁熱”,王富彥決定放開膀子加油干。

“今年,我發展了13頭母豬,成年的公豬有26頭,現在天天都有人打電話來咨詢。”王富彥說。

隨著養豬場的規模越來越大,薅玉米、種洋芋、挖洋芋等“活路”也越來越多。本著脫貧不忘眾鄉親的想法,王富彥總是以高出市場的價格收購同村村民所種植的紅薯、玉米等,在農忙時節還會請村民前來幫忙,並向他們支付工資。

“針對村民行動不便的老年人,我會到他們家裡去搬東西,減少他們的運輸成本,為老人家提供方便,也給他們增加一定的收入。”王富彥說。

靠著一群“小豬佩奇”,王富彥家的日子過得越來越好,而周邊的村民也在以他為標杆和榜樣,積極學習農業產業種植養殖的技術,開辦養殖基地。

據了解,自2014年以來,建中鎮保護村著力尋求產業發展道路,通過考察學習,因地制宜,建立示范基地和村級農民專業合作社,以“公司+合作社+農戶+基地”的模式,引進旅游產業、林下養雞、花椒種植、花椒加工業等項目,確保全部建檔立卡戶入股合作社,通過利益聯結保本分紅,助貧困戶增收,同時通過農業實用技術培訓、“雨露計劃”培訓,基本覆蓋在家且有勞動力的建檔立卡戶,提高農民農業生產實用技能。通過示范帶動,群眾內生動力逐步加強。

“人窮志短”已不復,且看今日展新顏。如今,走進建中鎮江山組,村裡的變化讓人耳目一新。(文/圖 劉晗)

(責編:羅彬月、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