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大方:異地置業把“小蝦米”做成大產業

2020年07月09日13:00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大方縣羊場鎮朱仲河小龍蝦基地採收小龍蝦。周訓貴 攝
大方縣羊場鎮朱仲河小龍蝦基地採收小龍蝦。周訓貴 攝

“你看,這裡的小龍蝦肉白、鰓白、肚白,從4月以來就開始採收,到11月份才結束,現在每天有兩三百斤的產量,估計全年有六七十萬的經濟收益。”近日,筆者走進大方縣羊場鎮朱仲河村的小龍蝦種植基地,四周群山環繞,水草豐茂,氣候宜人,基地100畝的小龍蝦喜獲豐收,正在採撈小龍蝦的基地工人李正君激動地說。

羊場鎮通過發展小龍蝦產業,借助退耕還林、天保工程等一系列生態項目的實施,讓昔日的石漠化、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在大方縣羊場鎮,當地就因地制宜結合有利的生態優勢,通過易地產業扶貧養殖小龍蝦,“借雞生蛋”把“小蝦米”做成了大產業,讓村民端上“綠飯碗”、吃上“生態飯”、走上致富路。

據農工黨中央派駐羊場鎮新田村第一書記彭正鈺介紹,“因為這裡周圍都山清水秀,水質好,我們的新田村沒有如此優勢,因此就異地置業,在這裡發展小龍蝦養殖,養出來的小龍蝦個頭大,肉質肥美又很好,這裡的小龍蝦都供不應求,好多都是回頭客。”

2008年以前,羊場鎮朱仲河村水土流失嚴重,雨季時良田被淹,種地顆粒無收,2008年被納入石漠化治理。“開荒開到天,種地種到邊;春種一大坡,秋收一小籮;山頭無帽子,喝水靠擔子……”當地流傳的幾句順口溜,卻道出了當地人過去的生活艱辛。

大山裡養出小龍蝦,從一個石漠化嚴重的窮山溝變成現在的“聚寶盆”,對於在基地務工的周禮軍老人來說想也不敢想。他感慨道:“現在我們把土地流轉給了合作社,每畝500元,就是不做,流轉費都比以前的收益好,現在帶動群眾到這裡務工一天80元錢,比種庄稼都好得多。”

羊場鎮朱仲河村小龍蝦養殖基地,是鄰村新田村的易地產業扶貧項目。彭正鈺說:“新田村是一個深度貧困村,產業發展嚴峻。雖然脫貧攻堅取得一定的成效,但穩定脫貧成效,關鍵在產業發展,所以我們探索出了一條跳出新田發展新田的模式,充分利用我們隔壁村朱仲河村閑置稻田,流轉了100余畝土地來發展山泉水小龍蝦項目。”

在農工黨的幫扶下,該基地整合農工黨扶貧資金、財政幫扶資金等共計168.33萬元。彭正鈺介紹,基地自2018年開始投產以來,有效帶動新田村建檔立卡貧困戶184戶570人脫貧增收,同時帶動隴公村、朱仲河村108戶群眾土地流轉、就地務工,實現了資源共享、合作共贏,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雙豐收,讓百姓端上“綠飯碗”吃上“生態飯”。

目前,像羊場鎮這樣建成投產的高標准小龍蝦養殖基地全縣就達三個,共1026畝,2385戶貧困戶4971人將直接享受分紅收益,採用“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運營方式,由農工黨黨員企業宏泰同心公司引領合作社產銷對接和技術服務,統一品牌打造,實現抱團發展,並成功申報了“烏蒙山泉小龍蝦”知識產權保護登記。

為了更好地讓小龍蝦走上普通百姓的餐桌,公司在大方縣西城門建立“烏蒙山泉小龍蝦”體驗館,全力打造養殖、銷售到餐飲消費的三級產業鏈,前來品嘗的游客絡繹不絕。餐飲部負責人蔡軍說,“現有的6間包房,每天基本上都是滿的,有時候還會翻台,來的客人對口味也比較認可、滿意。”

宏泰同心公司電商運營總監姜佳煒介紹,接下來除了打造好“烏蒙山泉小龍蝦”的統一品牌外,還以線下實體店加盟的形式面向全國其他城市發展加盟商,讓“烏蒙山泉小龍蝦”走向全國市場,在今后的發展中還將擬建100家左右線下的實體店,讓“烏蒙山泉小龍蝦”飛入普通百姓的餐桌,共同享受大自然的饋贈。(周訓貴 司玉坤 李靈)

(責編:羅彬月、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