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節金海湖新區:智能大棚裡“四季豐收” 群眾口袋裡“四季增收”

2020年07月02日09:19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打理農作物枝葉。萬飄陽 攝
打理農作物枝葉。萬飄陽 攝

隨著溫室大棚、物聯網、大數據等現代科技在農業領域的應用,農村豐收已從過去的“秋收”變為“四季豐收”。今年以來,畢節金海湖新區緊緊抓住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積極推廣現代智能溫室大棚發展產業,助力群眾增收,助推脫貧攻堅。

在畢節金海湖新區歸化街道常豐社區現代智能溫室大棚裡,西瓜、黃瓜、西紅柿綠綠蔥蔥,長勢良好,農戶們正忙著授粉、整枝打杈、採摘、搬運......棚內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

“基地剛建成時,我們就在裡面務工了,一小時可以賺10塊錢。”正忙著打理黃瓜藤蔓的常豐社區居民王加琴說,丈夫在廣東打工,在基地務工不僅可以照顧家裡老人小孩,還可以獲得不錯的收入。

“這個大棚種的黃瓜長得好,產量高,在這裡務工,才知道用技術發展產業這麼好,像這樣發展產業,佔地面積又少、產量高,現在我打算好好把技術學好,以后弄一塊地,也這樣種黃瓜賣。”常豐社區居民陶玲說。

歸化街道常豐社區現代智能大棚基地佔地20畝,是集水肥滴管、日常監測、智能控溫等為一體的現代科技大棚,可對溫室內的溫度、濕度、光照度等環境參數進行精准調控,打破傳統日光溫室的發展瓶頸,提高產業產量。

“我們公司現代智能技術溫室大棚不僅能夠保証大棚內一年四季瓜果飄香,還能實現果蔬綠色、高產目標。”耀農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技術管理員楊鬆說,目前棚內種植有高品質黃瓜、西紅柿、西瓜、彩椒等果蔬,其中西紅柿、黃瓜畝產量可達3萬至5萬斤,畝產值為10萬至20萬元。

為增加群眾收入,歸化街道通過“合作社+公司+農戶”模式,引進山東耀農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作為經營主體發展產業。自基地建成以來,務工群眾每人每天工資80元至120元,有效提高了群眾收入。

“我們的產業發展模式由黨支部領辦,有了這個智能大棚,更方便周邊群眾就業,尤其是對那些年齡大無法外出打工的群眾,大棚可以解決他們的就業難題。”歸化街道辦事處主任助理黃余波說,基地每天務工人數可達20余人次,平均每月發放的務工經費為5萬余元。

脫貧致富奔小康,產業扶貧做保障。在金海湖新區,利用現代智能溫室大棚發展產業的不止是歸化街道,響水鄉青山村的現代智能大棚基地主要以打造休閑觀光體驗、博物館、特色農產品觀賞採摘園為主,由財政扶貧資金投入建成,以黨支部領辦村集體合作社的模式運營,收入根據留存資金、鼓勵資金、股東(貧困戶)佔比,按2:1:7比例進行分配,增加農民收入和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我們青山村現代智能大棚佔地面積12.1畝,由貴州鴻雙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經營,產業收成后,青山村的107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可以參與分紅。”響水鄉青山村黨總支書記張齊龍說。

近年來,金海湖新區堅持新發展理念,以科技為支撐,市場為導向,不斷提高蔬菜產業發展水平,逐漸打造出了集種植、觀光、採摘、實訓、深加工等為一體的產業鏈,讓群眾四季有收入,助力了脫貧攻堅。(萬飄陽)

(責編:郜林筱、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