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義新蒲新區:集中托養開啟重殘家庭脫貧幸福路

2020年06月30日10:12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護理。
護理。

“我和弟弟再干一陣,爸爸你歇一歇。”

“不歇了,我穿線沒有你們打孔累,我們爭取今天把水電裝修做完。”

在遵義市新蒲新區幸福家園某住宅樓,一段溫情的對話在三人展開。頭發稀少,皮膚黝黑的那個人叫張少明,是這兩個年輕人的爸爸,由他們父子三人組成的水電安裝隊,在每一個工作項目上都配合默契。臨近中午飯點,三個人沒有去吃飯的意願,隻見張少明從袋子裡拿出自己的電飯鍋和碗筷,自己熱飯吃。“飯熱好了,你們兩兄弟快過來吃飯,我們今天又節約了30塊。”說這句話時張少明臉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據張少明介紹:“現在家裡比以前好太多了,我們父子三人做水電裝修,一個平方米就有320元的收入。這幾年也積攢了一些積蓄,去年我們在新蒲新區買了一套商品房,前期交了10萬元的首付,每月還2000多元房貸,我們差不多拿出一個人的工資就夠還房貸了。家裡生活條件改變,壓在我們心裡的一塊石頭放下了。”

張少明所說的壓在心裡的石頭,是自己37歲的大兒子張木軍,因患有先天性小兒麻痺症,身邊常需要有人照顧,那時候妻子在廣東打工,收入也不多。為了家裡的開支,張少明也不得不出去找事做。張少明總是在工地家裡兩頭跑,天還沒亮就要把張木軍的早餐和中餐做好了再去工地。工地經常加夜班,張少明晚上12點多回到家裡時,張木軍還坐在門口等著他的爸爸回來做晚飯。“除了辛苦就是心累,二兒子跟著師傅學水電裝修一年多都沒有工資,三兒子在貴陽做實習,汽修工資也不多,我和孩子他媽辛苦一天下來也隻有200多塊錢,每天上班心裡面時刻都想到大兒子在家自己吃了飯沒有,有沒有亂跑,心裡擔心也覺得無奈。”張少明說道。

2019年6月,新舟鎮新舟村委會的人來到了張少明家裡,告訴他新蒲新區建成了托養中心,專門為失能人員提供集中托養,張木軍也在一批要入住進去的名額中,動員張少明把張木軍送過去。一開始,張少明並不覺得這是一個好消息,抱著試一試的態度把張木軍送到了新蒲新區喇叭鎮托養中心。過了5天的試住期,張木軍喜歡上了這裡。張木軍所在的新蒲新區喇叭鎮托養中心,有房屋51間,床位74張,院內設有無障礙通道、洗衣房、涼晒區、活動區、休息區、學習區、用餐區等功能區,不管是早上起床洗漱還是吃飯休息,都有護工24小時提供的貼心服務。這樣一來,張少明的負擔也減輕一半了,有更多的精力和時間放在做工上,再也不用為張木軍感到擔心。“如果不是政府的好政策,我們家庭的條件還是一如既往的困難。”張少明說。

與張木軍相差兩月入住到托養中心的周艷,也是一名重殘失能人員,患有軟骨病,不能走動。“以前家裡沒有太多錢,買不起輪椅,吃飯時,就靠著爺爺奶奶從床上把我抱到椅子上。爸爸在廣東打工,隔兩三天就要打電話回來問我的生活情況。那時候總待在家裡,看不到外面的陽光,自從住進了托養中心,我有了自己的輪椅,房間裡還有電視,每天起床、洗漱、吃飯都有護工姐姐幫我,他們就是我的手和腳,這裡是我的第二個家。”周艷說。

托養中心從運營至今,已經為來自蝦子鎮、永樂鎮、新舟鎮、喇叭鎮等32名失能人員提供集中托養服務,目前仍有25名重殘失能群體在托養中心。在托養中心24小時護工的貼心照料服務下,家裡至少有一個勞動力得到釋放。

“照看一個人,拖累一群人,致貧一家人”曾經是重度殘疾人家庭的真實寫照。近年來,新蒲新區非常重視對建檔立卡重殘人員的集中托養工作,以新蒲新區喇叭鎮托養中心為定點機構,通過托養一個人、解放一群人來致富一家人,實現對建檔立卡重殘家庭從“輸血式”到“造血式”扶貧的轉變。(文/圖 周才竣)

(責編:吳鋒(實習)、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