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環資“兩庭”:以司法力量助推環境資源保護

2020年06月30日14:06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新聞發布會現場。李宇 攝
新聞發布會現場。李宇 攝

人民網貴陽6月30日電(李宇) 6月30日,記者從貴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召開的環境資源審判工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貴陽環境資源審判庭、法庭成立以來,截至目前共受理環境保護及食藥類案件2820件,審結2755件,以司法力量助推環境資源保護。

2007年11月,貴陽法院在全國最先成立專業化環境資源審判機構——貴陽環境資源審判庭、法庭(下稱貴陽環資兩庭),充分發揮環境資源刑事、民事、行政審判職能作用,用司法力量堅決打擊破壞生態環境的犯罪,為生態環境安全和人民群眾環境權益提供司法保障。

2015年貴州省被確定為全國開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改革試點省份以來,貴陽環資兩庭積極開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司法確認及相關訴訟。其中,2017年3月,清鎮法院作出全國首例生態環境損害磋商司法確認裁定。2019年1月,貴陽市中院受理貴陽市生態環境局訴貴州省六盤水雙元鋁業有限責任公司、阮某華、田某芬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組織雙方當事人達成調解。以上兩案均入選最高人民法院組織評選的人民法院保障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典型案例。

一直以來,貴陽法院始終堅持在環境刑事案件中懲罰犯罪和修復受損的生態環境並重,將生態修復作為對被告人量刑的重要情節予以重點考量。據統計,在貴陽環資兩庭的大力推動下,被告人共支付環境修復費用460余萬元,專項用於治理環境污染。目前已經恢復林地3428.59畝、補植林木73310株、恢復耕地52.55畝、投放魚苗531505尾。

近年來,貴陽環資兩庭以創新公益訴訟案件執行方式為契機,摸索建立“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公眾參與、調解先行、強化服務、司法聯動”的非對抗環境社會治理模式,讓企業從“被動接受監督”到“自我監督、自我管理、自我約束”,並發揮律師、調解組織在環境治理中的作用,成立生態環境保護人民調解委員會,設立環境保護調解室,妥善解決環境矛盾糾紛。

下一步,貴陽法院將進一步推進環境資源保護審判專業化,重點加強對飲用水源地以及重點生態功能區的司法保護,以及城鎮化建設中對各類主體及社會公共利益的均衡保護,為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司法保障。

(責編:吳鋒(實習)、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