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齊民族地區教育短板鞏固脫貧成果

2020年06月24日09:07  來源:貴州日報
 

■詹中志

黨的十八大以來,貴州脫貧攻堅取得了決定性成就,貧困人口累計減少892萬人,貧困發生率降至0.85%,有188萬人從生存條件惡劣的山區移民到市鎮,其中96.5%以上人口來自集中連片貧困地區、少數民族地區和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如何確保脫貧人口不返貧,讓搬出來的貧困群眾在新的居住地留下來、過得好,不僅需要經濟支撐,還需要有適應新環境的教育和文化生活保障。

堅持質量提升和特色發展並重

教育發展的兩個核心,一是質量提升、一是特色發展,質量是教育發展的命根子,特色是教育發展的靈魂,2016年以來,為貫徹《貴州省加快發展民族教育實施方案》,省教育廳、省民宗委篩選了有一定辦學基礎的100所民族地區中小學、幼兒園及100名教學名師,在專家團隊引領下,予以全面建設和培養,取得突破性辦學成就。為民族地區提高教育質量,傳承民族文化作出有益探索。但是,一些民族地區至今仍然存在沒有一所省級示范性高中,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城鄉差別大等等短板,影響鄉村教育質量提高,加重貧困群眾子女外出就學的負擔。各地可利用教育對口支援契機,激發學校辦學內生動力和活力,以縣為單位合理制定校點質量加特色發展規劃,兩翼齊飛,科學推進強校強師工程,使學校工作回歸立德樹人、教書育人本位,辦出一批又一批民族特色品牌學校。

堅持教育資源項目化

窮省辦大教育、窮省辦好教育,教育資源短缺與需求的矛盾長期存在。資金、師資、激勵性強校強師工程項目等應立足貴州實際,以問題為導向,直擊目標,尋求有效解決辦法。資源項目化為民族教育發展提供必要的保障條件。尤其針對民漢雙語教育、民族民間文化教育和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等特殊問題,要整合中央和地方資源,聚焦發展目標,常抓不懈,履行憲法和法律義務,保障少數民族充分受教育的權益。教育資源項目化還要統籌教育、民宗、文旅等部門的資源,共同關注地方特色民族文化的傳承創新,以保証貴州民族文化旅游體育大省的資源生生不息,健康生長,永續發展。

堅持重視民族教育托底性工作

貴州教育發展水平能夠達到的高度,取決於貴州民族教育發展的水平。為此,建議針對民族地區和學校辦學條件薄弱、師資力量差、民族教育特殊需求長期未受到關注等問題,全省上下特別予以關注,實施1至2個十年行動計劃,全面系統的解決民族學校辦學能力弱的問題,補齊我省教育的短板,切實終結貧困代際傳遞,將我省人口轉化為人力資源優勢,使民族教育不再是落后教育的符號,而是貴州教育園地中閃耀著快樂光芒的艷麗花朵。

(作者單位:省教育廳)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