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關區:多管齊下 保障搬遷群眾就業

2020年06月22日16:22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七星關區柏楊林街道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的藤藝加工扶貧車間內,工人正忙著加工藤椅。陳曦 攝
七星關區柏楊林街道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的藤藝加工扶貧車間內,工人正忙著加工藤椅。陳曦 攝

走進畢節市七星關區柏楊林街道易地扶貧安置點的小馬達加工車間裡,隻見工人們正坐在工位前忙個不停。

一根銅線、一個磁環,環繞數周,制成眾多電器內部的小馬達,讓搬遷群眾在家門口就能就業,串起了安置點群眾的致富夢。

小馬達加工車間,是由搬遷戶孔維懷搬進安置點的。今年初,孔維懷通過朋友的幫忙,與江蘇一家電子產品生產企業達成合作關系后,他便相約朋友一起創辦了加工廠。在此過程中,柏楊林街道為了減輕孔維懷的創業負擔,讓其渡過創業初期的困難,能將加工廠發展得越來越好,便以免租的方式為孔維懷提供了100余平方米的加工房。

面對街道辦如此大的幫扶力度,孔維懷將加工廠定位為扶貧車間,更加盡心盡力地培訓更多搬遷群眾學會加工小馬達的技術。如今,搬遷戶孔維懷不僅在安置點成功創業,還帶動70余名搬遷群眾通過加工小馬達實現在家門口就業增收,其中,有很多人都是難以外出務工的群眾。

孔維懷創辦加工廠的過程只是柏楊林街道大力推動扶貧車間建設、鼓勵搬遷群眾積極創業群像中的一個縮影。就安置點相繼出現的多家扶貧車間而言,都獲得了創業紅利。柏楊林街道鼓勵支持部分群眾自主創業,對有一定技術能力、創業經驗的群眾,在創業選擇、資金籌措、管理培訓方面給予最大的支持和幫助﹔同時嚴格執行自主創業的政策支持和資金補貼。

這一切,柏楊林街道始終都圍繞著一個核心,就是要解決好搬遷群眾“搬出來后怎麼辦”的問題,特別是解決群眾務工需求,保障群眾搬得出、穩得住、逐步能致富。

柏楊林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單正勝介紹,工作中,該街道各社區包保干部通過入戶走訪,向群眾宣傳就業信息,並立即進行崗位匹配並與用人單位聯系,雙方達成意向后,便進行有組織地勞務輸出。

柏楊林街道既鼓勵群眾走出去務工,又為群眾走出去提供幫助。上個月,為解決因受疫情影響而返鄉的群眾就業問題,該街道特召開了返鄉回流人員再就業工作推介會,邀請省外及區內外企業到碧海陽光移民新城參加會議,為返鄉回流人員提供就業崗位。

“推介會旨在讓群眾和企業面對面交談,確保回流人員及時找到合適的崗位,實現穩定就業。”單正勝說,開展就業扶貧工作的過程中,解決好返鄉回流人員就業問題,只是其中之一。

目前,作為畢節市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柏楊林易地扶貧搬遷點居住著搬遷群眾6000余戶近3萬人,其中有勞動力1.2萬余人。

為解決這麼多人的就業問題,一方面,柏楊林街道通過勞務輸出就業一批,針對願意到省外或區外省內就業的搬遷群眾,積極與廣東、浙江、江蘇、福建、貴陽、六盤水、遵義等省市的勞動密集型企業對接,與用工企業達成勞動力輸送協議,建立培訓和就業工作合作機制,有組織地向區外用工企業輸送勞動力,滿足部分搬遷群眾高薪就業的願望。

另一方面,柏楊林街道通過就近就業一批,充分利用安置點緊鄰七星關區經濟開發區優勢,與經濟開發區貴州京福服飾有限公司、貴州華耀服裝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達成用工協議,與經開區企業建立勞動力培訓和就業長效機制,讓部分搬遷群眾實現就近就業﹔通過物業公司、物流公司、餐飲企業、賓館酒店、種養殖企業等崗位,提供保安、保潔、種養殖等崗位。在安置點內大力建設盛豐農業科技示范園、智能溫室大棚、精飼料加工廠等配套產業,引導搬遷群眾到配套產業中從事蔬菜栽種、種子育苗等農業工作,並引進箱包、服飾等加工廠,提供縫紉、銷售等就業崗位。與此同時,在社區設衛生保潔員、公共設施維護員、安全管理員、社區警務助理等崗位,選拔適合相應崗位的群眾通過公益崗位解決就業。

再一方面,柏楊林街道通過靈活就業一批,針對部分難以就業、不能出門就業的勞動力,有序組織其到建筑公司、手工藝品公司等企業,從事綠化工程、手工藝品加工等工作,通過打零工的方式,解決就業。(王堅) 

(責編:郜林筱、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