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江縣桶井鄉

消費扶貧引路 菊花產業復生

2020年06月17日08:42  來源:貴州日報
 

6月2日,發往南京物業服務中心800盒。

5月24日,發往重慶賽迪益農有限公司500盒﹔

5月14日,發往中國五礦集團1740盒﹔

……

6月2日,德江縣桶井鄉江宏水果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安小江得意地翻開菊花銷售記錄:“近半個月來,又銷售了4200多盒。”

意氣風發的安小江硬要帶著記者去看合作社的菊花基地,他說:“今年合作社又擴種200畝,一定要讓桶井的菊花香飄全國。”

然而,一年前的安小江卻因菊花賣不掉背了一身債,曾含淚一堆一堆地焚燒過期的菊花,發誓不再種菊花。

當時,桶井鄉的菊花產業均面臨與江宏水果種植專業合作社一樣的窘境。

那麼這個省極貧鄉的菊花產業又是如何死而復生的呢?

安小江說:“我們的菊花產業能有今天的興旺,全靠中國五礦集團的消費扶貧引上路。”

“老板”跑路 農民含淚燒菊花

2016年10月,作為全省20個極貧鄉鎮之一的德江縣桶井鄉,再戰脫貧攻堅。

小有積蓄的安小江應召回鄉,在深度貧困的芭蕉村組建江宏水果種植專業合作社,帶領鄉親邁開創業的腳步。

2017年初,合作社在芭蕉村建成560畝紅心柚基地。浙江“老板”動員合作社在基地套種金絲皇菊以短養長,並承諾保底回收。安小江覺得是個好主意,遂在紅心柚基地套種菊花250畝,帶領該村30多戶貧困戶務工增收。

當年菊花豐收,按保底價格算產值也超200萬元。可是,浙江“老板”沒有找到菊花銷路,一拍屁股溜了。

對菊花市場一竅不通的安小江等桶井鄉菊花種植大戶傻了眼,望著滿屋子的菊花不知該咋辦。

“我堅信能闖出一條生路。”盡管菊花茶還沒有找到銷路,次年安小江還是繼續種植菊花150畝。

一邊種一邊賣,安小江拖著菊花到縣城贈送、推銷,但其菊花茶銷量絲毫不見起色,以致陷入了借債發展的困局,過期的菊花隻能燒掉熏蚊子。

2019年的春節前夕,安小江借款30多萬元發放了鄉親的勞務工資。望著堆積如山的又即將過期的菊花,安小江含淚將其付之一炬,發誓不再種菊花。

五礦引路 山鄉菊花迎春開

安小江淚燒菊花引起了副縣長郭曉春的關注。

中國五礦集團定點幫扶德江縣,2019年4月,郭曉春作為五礦集團選派的幫扶干部,挂職德江副縣長。他說:“國務院的消費扶貧政策必須落到實處。”

“多好的菊花茶啊!”郭曉春走訪合作社,查看桶井鄉的菊花基地、菊花產品,請五礦集團幫忙銷售德江菊花茶。

4月24日,第一批830多份裝有金絲皇菊花茶的德江農特產品禮包,破天荒地發往北京五礦集團總部,以消費扶貧打開了德江菊花銷售渠道。

郭曉春多次專程背著菊花茶等德江農特產品到五礦集團貴陽分公司、北京五礦集團總部去推介,不斷擴大德江農特產品的銷售面。

從此,極具降暑功效的菊花茶頻頻收到回頭訂單。通過五礦集團和員工的推介,江宏合作社不斷接到來自北京等地陌生客戶的採購訂單。細心的安小江順勢按客戶屬地建起菊花採購群,逐步形成了微信銷售圈。

安小江的手機裡,僅北京的菊花採購群就不下200人。郭曉春不僅一直採購合作社的菊花產品,還經常到基地指導生產,要求做到生態、綠色、有機,確保產品質量。

為了進一步打開德江菊花銷路,去年11月,郭曉春還請來深圳生活網負責人到德江實地考察﹔請央視記者講述德江農民種菊花脫貧的故事,全力推介德江農特產品。請德江靈犀農產品銷售平台免費設立菊花茶銷售專櫃,僅該平台菊花茶年銷量就超10萬元。

在郭曉春的全力幫助下,安小江讓全鄉的菊花搭上自己的銷售渠道,源源不斷地銷往北京、上海、雲南等地市場。堅定了當地合作社種菊花致富的信心。

今年,江宏合作社又在去年的基礎上增種200多畝菊花,全鄉菊花已達到800畝,成為這個極貧鄉的特色農產品牌,每年可帶動群眾就業增收120萬元。

再送一程 特色產業花正艷

“扶上馬了,還要送一程。”走在芭蕉村的菊花基,郭曉春說,五礦集團採購菊花茶只是輸血式幫扶,他正幫助江宏合作社注冊商標、申辦生產許可証和有機認証,讓德江菊花走向更為廣闊的市場,泉涌出山,真正實現造血式扶貧。

產業興就是為了讓鄉親富。82歲的村民楊必香,其兒子10年前去世,媳婦離家出走,她和兩個十來歲的孫兒一起生活,曾是村裡的特殊“兜底戶”。合作社特別關照楊必香,請她閑時打掃產業路,每月發給固定工資1000元,確保一家三老幼衣食無憂。

說起江宏合作社負責人安小江,芭蕉村人無不豎起大拇指。村支部書記馮勝富說,合作社共帶動30多戶貧困戶100多人穩定就業增收,累計發放勞務工資150多萬元。貧困發生率曾達55.2%的芭蕉村,已於去年摘帽出列。

烏江岸邊、馬蹄河畔,夏日的陽光洒向芭蕉村,滿山的紅心柚挂起了湯圓般的青果,菊花搖曳、黃花菜招手,成群的工人又開始勞作。

“有五礦集團的幫扶,我們的特色產業肯定會越做越強。”已形成穩定銷售圈的安小江正根據五礦集團員工的消費需求,新種黃花菜140畝。(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楊聰 通訊員 馮勝彥)

(責編:郜林筱、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