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雨水多,黃金茶基地裡的雜草長得快,我們就請了40多名當地群眾到基地裡除草,並按照每人每天80元的工資發給他們。”遵義市新蒲新區新舟鎮群樂村去年12月種植的500多畝黃金茶長勢良好,群樂村黨總支書記張顯喜表示,為保証茶葉品質,他們在黃金茶后期的管理上,全部採用有機、綠色、無公害模式。
“我上個月在黃金茶基地上務工,領了1800多元的工資,這個月我做了7天活,又有了560元的工資。”在群樂村黃金茶種植基地上,當地群眾王春芬正眼疾手快地除著地裡的草,她高興不已,“我把家裡的農活干完了就到基地上務工,一個月下來也可以掙到一千多兩千塊錢,比在外面打工強多了!”
“每年,群眾在茶葉基地上的務工時間可以達到7、8個月,平均每個群眾每月的務工收入都在1600元錢左右。”張顯喜說,在茶葉生長的前兩三年裡,茶葉基地每隔一段時間就需要進行除草、施肥等田間管理工作。受天氣等因素的影響,茶葉基地上的用工需求量較大,用工時間集中且總體時間較長。“從去年七月,黃金茶基地開始建設以來,我們已經向群眾支付了務工工資150多萬。”在張顯喜看來,村裡的這500多畝黃金茶基地就是一個天然的產業車間,為村裡帶來了穩定的就業崗位,為群眾增加了經濟收入。
如何讓黃金茶基地不但能建起來、還能活起來?做好產業配套是關鍵。
群樂村的黃金茶基地是建在群眾的撂荒山坡地裡,集中連片,地勢較高,沒有公路。為此,群樂村積極向上爭取項目資金,在黃金茶基地的山腳下建設一條長3.3公裡、寬3.5米的產業路。
“受疫情和天氣影響,我們的黃金茶產業路的建設進度有所推遲。目前,我們正在加緊施工,預計7月初能全面完工。”張顯喜表示,建好產業路是做好黃金茶產業配套發展的第一步。接下來,村裡還計劃在黃金茶產業基地上配套建設具有當地特色的餐飲區,集中打造供游客休閑游玩的露營區。“這樣一來,我們基地要賺的不僅僅是種植茶葉的錢,還有圍繞茶葉產業而發展起來的其他經營性收入。”展望未來,張顯喜自信而興奮。
據了解,群樂村黃金茶項目,共佔地530余畝,主要種植黃金葉、黃金芽兩個茶葉品種,採取村黨支部+公司+合作社+農戶的運行模式。“村黨總支出發展思路,公司出資金並保障后期市場銷售,合作社出技術指導,農戶可以通過土地的方式進行入股。”張顯喜說,這種模式讓參與各方都有事做,都有風險,也都有利益可獲,能最大限度調動參與者的積極性,齊心協力讓群樂村的黃金茶產業走規模化、產業化的發展道路。“我們在黃金茶產業發展規劃上是‘一年打基礎、兩年見成效、三年走向規模化’,三年后,黃金茶基地將會給當地老百姓帶來固定收入。”
隨著夏季到來,群樂村的黃金茶進入了一年中最佳的生長期。明年春季,經過一年多生長的黃金茶便進入了“打頂採摘、以採代養”的時期,黃金茶產業也會在那時初見成效。“明年,我們的黃金茶便會有產出,以后會越來越多。”盤算著未來,張顯喜有些激動,“黃金茶市場前景好,將來這一片金燦燦的茶葉基地將會成為村民們致富的‘致富基地’。一片片黃金茶,將是群眾增收的一片片‘金葉子’。”(文/圖:包福蘭 馮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