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雲自治縣“組組通”竣工后

349條“毛細血管”鋪就“致富路”

2020年06月09日08:19  來源:貴州日報
 

嘟,嘟……六月的清晨,一聲汽笛聲劃破了麻山腹地的寧靜。

“自從村裡通了路,我常常是被汽笛聲喚醒。”紫雲自治縣宗地鎮平寨村七洞組貧困戶楊小岩有著幸福的“煩惱”,想睡個懶覺也不得行啦。

“以前,七洞組不通路,運送貨物靠人背馬馱,養殖的豬牛羊,種植的核桃等土特產品,隻能逢趕集背著去賣,換回油鹽等生活用品。”楊小岩說,現在路通了,村裡的人都忙起產業來了,自己也打算養幾頭豬和幾百隻雞,把產業搞起來。

路改變了楊小岩,也讓這個自然村寨徹底告別不通公路的歷史,迎來發展的新機遇。

作為紫雲30戶以上最后一條通組路,戈岜至七洞的通組路於去年底修建完畢,標志著紫雲農村“組組通”公路項目全部竣工,“行路難”成為歷史。如今,走進紫雲,一條條盤山公路,猶如飛舞的彩帶,串起了村村寨寨。

“交通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基礎,近年來,紫雲集中力量,奮力攻堅,“組組通”全面實施完畢。”紫雲自治縣交通運輸局副局長柳繼坤說。

目前,紫雲農村通村路共計62條,總裡程達461.6公裡,農村“組組通”公路項目共計349條累計660公裡,在該縣168個村,累計1121.6公裡的通村路、通組路星羅棋布,讓千家萬戶實現了出行暢通,破解發展難問題。

一路通,百業興。紫雲自治縣大營鎮打哇坪村是紫雲較為偏遠的深度貧困村之一,脫貧攻堅戰打響以后,逐漸完善道路基建,新修通組路10條累計26.8公裡,產業路2條5.8公裡,在此基礎上,打哇坪村與大岩村抱團發展能繁母牛養殖項目,養殖規模達343頭,發展菌草種植200多畝、發展林下蜂360箱、螞蚱養殖150個大棚……產業的發展助力農戶增收,如今,該村貧困發生率下降至2.82%。

而在紫雲自治縣猴場鎮尅座壩區,隨著“組組通”的建成,該鎮加大力度調減低經濟價值農作物,種植菜心、香蔥、佛手瓜、向陽白等高經濟價值蔬菜。

“交通條件的改善,為發展蔬菜產業提供了支撐。”猴場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張偉說,蔬菜產業通過“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運營,形成以尅座壩區為中心,輻射帶動全鎮20個村的村民,全鎮蔬菜種植面積達2000多畝,蔬菜遠銷廣東、深圳、東莞等地,產值達6000萬元以上。

“組組通”公路成為聯通鄉村的“毛細血管”,紫雲也著力強筋壯骨,國省干線、通鄉油路升級。如今,營盤至紫雲公路基本建成,板桐關至茶葉哨公路完工並驗收投入使用,紫雲至樂紀、磨石關至一中移民大道、構皮寨至克座公路等交通重點項目有序推進,紫雲縣域內外的交通網絡正在進一步完善。

交通暢達為紫雲帶來了人流、物流、信息流,蔬菜、精品水果、生態養殖等產品源源不斷從大山運往全國各地的大市場,擎起群眾脫貧致富的夢想,為該縣按時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堅實的基礎。(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胡麗華 胡家林)

(責編:陳晶晶、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