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嶺八溝一面坡,出門干活腿哆嗦”這句流傳在石阡縣本庄鎮葛龍坡村民間順口溜,生動描述了葛龍坡村山高坡陡、溝壑縱橫、土地貧瘠的地理環境和群眾生活的無奈。多年來,在發展產業艱辛路上他們奮勇直前,越戰越勇,“守護青山種下財富”給子孫留念想成為了葛龍坡人誓言。
“整個這個村來講就是一個深谷型小山村,你看兩面都是山,一條深溝,所以說這個地形條件是非常惡劣,這些地方也不適宜耕種,所以說老百姓世世代代就是靠種點谷子,苞谷,這坡度大了,勞動強度大,所以說效益又低,大家生活就困難。”今年50多歲的本庄鎮葛龍坡村黨支部書記黃培鬆,已經在村干部崗位上干了10多年,談到葛龍坡村的惡劣環境和貧困狀況他從不避諱。
在葛龍坡村,28.5平方公裡的國土上,漫山遍野荊棘遍布,草木叢生,零星的田地分散在溝底,狹小斜坡旱地裡除了石頭還是石頭,庄稼隻能種植在石窩窩裡。這些年來,窮怕了群眾探索著種植核桃、花椒、板栗等經濟作物,最終因資金短缺、技術缺乏、環境惡劣等導致效益不佳。
“當時是一種無奈,確實是一種無奈,因為祖祖輩輩留下了這一塊地,大家也靠這一塊地生存到現在,那個時候沒得其它什麼政策來支撐,隻有是奈何在這個地方生存。”本庄鎮葛龍坡村黨支部書記黃培鬆如實說。
發展的曲折,生活環境的窘迫,許多群眾通過參加勞動技能培訓實現了就業,全村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勞動裡都外出打工,當地群眾家庭經濟來源主要是務工收入這始終是村黨支部書記黃培鬆心裡的明白賬。
今年62歲村民陳永福,一家人已經搬遷到山腳的新村安置點,盡管兩個兒子兒媳外出打工,家庭有了固定收入實現了脫貧願望,但跟貧瘠土地較勁一輩子的他自始至終沒有放棄斗志。“就說我們搬出了,我們也不能讓這個土地全部荒廢起,幫下一代搞點產業在這地方,以后下一代多少有一點收益。”本庄鎮葛龍坡村村民陳永福說。
發展產業作為鞏固脫貧成效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鞏固脫貧成效和做足后續保障中,石阡縣在因勢利導,結合地理環境和群眾夙願,給予大力扶持。葛龍坡村抓住全縣大力發展油茶產業機遇,對荒山坡野生油茶進行改造管護,在坡耕地新植油茶。今年42歲村民段正江,走南闖北長期在外從事建筑業,見過世面的他堅信發展油茶這條路子,自己家的4畝地全部新植上油茶。
“現在國家政策好,我們現在有信心,反正加油的干起來,把這個油茶發展好。”本庄鎮葛龍坡村村民段正江向筆者介紹。
本庄鎮葛龍坡村黨支部書記黃培鬆介紹,選擇發展油茶產業,當地群眾非常支持,發展種植積極性高漲。2020年,種植面積從規劃的500畝增加到800多畝,野生油茶改造如火如荼。
本庄鎮葛龍坡村黨支部書記黃培鬆告訴筆者:“這個油茶在我們這個地方自然生長得都有,大家都覺得這個還可以種,所以說就把它現在通過這一次政策的扶持,我們就把它大面積的種植下去。”
如今,本庄鎮葛龍坡村路硬化了,房改造了,新村建起了,油茶等產業發展,當地群眾看到了產業富民新希望。(代忠國 孫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