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普安:護好“感恩茶” 奔向致富路

王秀芳

2020年04月20日10:28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管護好茶園我們就有收入,有錢掙心裡才踏實。”劉建瓊快速揮舞手中的鐮刀,將圍在茶苗周圍的雜草盡數鋤去,臉上挂著滿意的笑容。

劉建瓊在地瓜鎮“白葉一號”茶葉種植基地鋤草。王秀芳 攝

今年30歲的劉建瓊是貴州省普安縣地瓜鎮屯上村的村民,她口中的茶園就是2018年浙江安吉縣捐贈給普安縣的“白葉一號”茶葉種植基地。經過多方努力,當初受贈的600萬株茶苗已在普安縣形成2000畝的種植規模。其中地瓜鎮1500畝、白沙鄉500畝,共覆蓋10個村(社區)862戶2577名貧困群眾,劉建瓊便是其中之一。

“每月管護茶園有3000元固定工資,在基地務工每天還有110元勞務費,這在以前都不敢想。”劉建瓊坦言,沒建茶園以前,一家五口的生活全靠丈夫打零工維持,自己也曾想過外出務工,但看到嗷嗷待哺的孩子和常年患病的婆婆,她隻能打消這個念頭。

地瓜鎮“白葉一號”茶葉種植基地一角。王秀芳 攝

眼看同村外出務工的年輕人都掙了錢,劉建瓊一家還住著漏雨的房屋,每逢下雨,都要搬出家裡的鍋碗瓢盆接著,這讓她異常無助。為修繕房屋,劉建瓊決定跟丈夫去福建打工。然而,剛到福建的兩人腳跟還沒站穩,婆婆就病倒了,他們又急忙趕回家。“不僅沒掙到錢,還搭進去不少車費。”劉建瓊苦笑。

為保障家人的安全,劉建瓊隻得向娘家和左鄰右舍借錢修房子。房子修好不久,劉建瓊的婆婆和父親又相繼離世,兩位親人的離開帶給她萬分悲痛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債務。劉建瓊算了算,修繕房屋加兩位老人出殯,他們竟欠下10多萬的外債,數額不小的債務就像一塊石頭壓在心底,讓她喘不過氣。

地瓜鎮“白葉一號”茶葉種植基地,鮮活的茶苗隨風搖曳。王秀芳 攝

“就想多掙錢,但實在沒有門路。”劉建瓊隻能干著急。

2018年8月,普安縣地瓜鎮“白葉一號”茶葉種植基地開始平整土地。為充分發揮“白葉一號”工程帶動脫貧效應,地瓜鎮積極動員周邊村民參與土地流轉、茶葉種植和管護等工作。

雖然自家沒有可流轉的土地,但可到基地務工,劉建瓊也很高興,一大早就扛著鋤頭上了山。結束一天的忙碌,劉建瓊拿到了100元的務工費,握著在家門口掙到的錢,她激動得不知如何是好,隻記得村干部囑咐她要好好干,以后能掙得更多。

如今,劉建瓊已在茶園務工1年多,她確實掙到了很多的“100元。”與劉建瓊一樣,很多村民從茶園土地平整就開始在基地務工,一年僅務工收入就有3萬余元。

地瓜鎮“白葉一號”茶葉種植基地裡,長勢喜人的茶苗。王秀芳 攝

普安縣地瓜鎮屯上村村主任蔣成勇介紹,茶園採取政府、企業、合作社“三方共建”和貧困戶、企業、合作社、土地流轉戶“四方共享”的利益模式,將覆蓋區域的群眾引到白茶全產業鏈條上來,並按照貧困戶60%、茶企30%、合作社5%、土地流轉戶5%的比例進行分配,力爭實現一畝茶園帶動1戶貧困戶增收1萬元目標。

2020年3月,普安縣“白葉一號”迎來首個採摘季。當地村民滿懷感恩採摘新茶,共採得青葉290.2斤,均由浙茶集團以不低於市場價的保底價收購。

地瓜鎮周邊村民在“白葉一號”茶葉種植基地鋤草。王秀芳 攝

此外,為解決扶貧茶“有產品無品牌”問題,浙茶集團專門為“白葉一號”打造出“攜茶”品牌,意味著東西部攜手合作脫貧奔小康。目前,浙茶集團已搭建起多個線上線下銷售平台,為“攜茶”找好銷路,讓它成為真正的脫貧致富茶。

四月的普安陽光燦爛,地瓜鎮“白葉一號”茶葉種植基地裡,一壟壟茶苗隨風搖曳,長勢喜人。“有國家的重視和我們用心用情的管護,這片茶園一定能帶我們走上致富路。”劉建瓊撫摸著青翠的茶葉,語氣堅定地說。

(責編:羅彬月、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