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摘帽不鬆勁 步履鏗鏘奔小康

——鬆桃自治縣脫貧攻堅工作綜述

2020年03月12日16:08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冷水溪鎮齊心生態養牛場工人在給牛喂食。胡偉 攝

截至2019年底,鬆桃自治縣291個貧困村(其中深度貧困村42個)已全部出列,減少貧困人口14.86萬人,剩余未脫貧人口9288人,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的24.03%降至1.4%。

一組組數據,見証了苗鄉鬆桃脫貧攻堅的成效。

2020年,鬆桃將做到“四個不摘”,縱深推進農村產業革命,持續推動脫貧攻堅政策落實,堅決確保已脫貧人口穩定脫貧和未脫貧人口6月底全部達到脫貧標准,實現與全市、全省、全國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交出實現“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大考的鬆桃答卷。

盤石鎮生態畜牧示范園區貴州鼎旺實業有限公司肉驢養殖基地。胡偉 攝

堅決扛起政治責任,眾志成城合力攻堅

鬆桃堅持高位推動,壓緊壓實各方責任。精准指揮調度。成立以黨政主要負責同志為雙指揮長的縣級總指揮部,選派37名縣處級干部下沉到鄉鎮擔任鄉級指揮長,下派503名科級干部脫產駐村擔任村級指揮長,抽調5337人脫產到村指揮部,組建思想、法治、住房補短等13個工作專班,構建“縣級主令、鄉級主攻、村級主戰”三級作戰體系,推行縣級層面“一月一推進”、鄉級層面“一周一調度”和村級層面“一天一研判”工作機制,確保縣鄉村三級指揮部聯動到位,實現指揮調度“一盤棋”,彰顯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效能。精准安排部署。出台《關於深入實施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發起總攻奪取全勝的決定》等系列文件,對脫貧攻堅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產業扶貧、信息管理、東西協作等進行全面部署和調度推進。2019年,印發《整縣脫貧摘帽實施方案》,將脫貧攻堅分“大走訪大排查”“大整改大蛻變”“大提升大成效”三個階段,開展交叉檢查考核4次,召開全縣性脫貧攻堅誓師大會和階段工作推進會以及縣委常委會、政府常務會、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會等50余次,及時對脫貧攻堅工作進行安排部署、調度推進和釋疑解難,確保任務層層分解、責任層層落實、工作層層推進。精准督促指導。整合市縣兩級督導力量,成立1個面上督導組和28個鄉鎮(街道)督導組,採取“普查一個村、反推一個鎮、指導一個片”和“抽查一個村、指導一個鎮”相結合的督導方法,共普查150余個村、抽查503個村,現場交辦問題78259個並已全部整改到位,實現督促指導全覆蓋、工作任務全落實。

圖為青山村蛋雞養殖場工人正忙著撿雞蛋。胡偉 攝

堅持盡銳出戰,配准配強各級干部。精准選派扶貧干部。選派10415名干部結對幫扶貧困戶,舉辦脫貧攻堅專題培訓110余期,確保所有幫扶干部集中培訓5天以上,提升幫扶干部的業務能力和水平,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為抓手持續推動幫扶干部作風建設,實現精准結對、幫扶有效。精心關愛扶貧干部。建立健全脫貧攻堅一線干部激勵、關愛、容錯機制,出台系列文件明確標准並及時落實一線干部生活補助經費,每年按照不低於50萬元保額的標准為所有一線干部購買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建立100萬元的一線干部關懷關愛基金,對因公死亡或受到人身意外傷害的一線干部進行撫恤救助,確保一線干部安心干事創業。強化組織關懷激勵,在職稱評定、評先選優、干部提拔上優先考慮一線干部,僅2019年,76名扶貧干部、24個基層組織、60個村級指揮部、112個村民理事會獲省市縣各級表彰,190名一線干部受提拔或轉崗重用(佔全年提拔重用人數的93.5%),進一步增強了一線干部干事創業的激情。精細建設村級組織。整合駐村幫扶力量和村級黨支部力量,在全縣503個村(社區)成立了村級脫貧攻堅黨支部,負責統籌村級脫貧攻堅工作,有效發揮了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加強村干部背景審查,明確日常管理,強化分析研判,及時調整配強了村支兩委班子。圍繞建強基層黨組織,精准識別軟弱渙散村黨組織52個,堅持問題導向、精准施策、靶向用力,從嚴從實整頓驗收,目前已全部完成整頓提升工作。

圖為沙壩河鄉舉行分紅儀式。胡偉 攝

堅持精准管理,嚴格規范各項工作。強化精准識別。通過“收入法”核算、“四看法”評分等定量定性措施,堅持“組內最窮、村級統籌、鄉鎮把關、群眾公認、嚴格程序、還權於民”的原則,逐村、逐戶、逐人、逐項開展了入戶調查和走訪排查,按照“一申請兩評議一比對兩公示一公告”程序,對貧困戶進行精准識別和建檔立卡,做到整戶識別、戶戶過關、不漏一人。同時,強化動態管理,通過多輪“回頭看”和查漏補缺,有效解決“扶持誰”問題。強化精准扶持。堅持“資金跟著窮人走、窮人跟著能人走”產業扶貧路子,大力推行“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組織方式,切實將財政扶貧資金量化並利益聯結到戶,做到項目安排精准、資金使用精准。認真貫徹落實“五個一批”脫貧路徑,根據貧困戶致貧原因和脫貧意願,逐戶精准制定脫貧方案,採取綜合施策,逐項落實措施,發展生產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全覆蓋,易地扶貧搬遷覆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0224戶48415人,轉化為護林員生態補償4167人次,發展教育惠及學生130.05萬人次,社會兜底保障2640戶3538人,實現精准施策、措施有力,有效解決“怎麼扶”問題。強化精准退出。嚴格對照“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脫貧標准和“七不能退”負面清單,按照小組提名、入戶核實、群眾認可、村級評議並公示、鄉級審核、縣級審定並公告的程序,逐年落實貧困退出,確保脫貧過程扎實、結果真實,有效解決了“如何退”的問題。

圖為鬆桃冷水溪鎮黑水村貧困學生吃上營養午餐。胡偉 攝

堅持資源整合,用活用好各種要素。整合資產資金。按照“整合使用、渠道不亂、用途不變、各司其職、各計其功”原則,積極拓寬籌資渠道,通過整合財政涉農資金、盤活存量資金、用活金融資金、盤活國有資產、壓減行政支出等方式,多渠道、全方位籌措資金,合力打好脫貧攻堅資金保障“組合拳”。2014年以來,投入各類資金95.05億元,其中財政資金30.95億元、金融資金64.1億元,全力保障脫貧攻堅各項支出。爭取社會資金。搶抓東西部扶貧協作機遇,對口幫扶城市蘇州工業園區先后選派黨政、教育、醫療等領域人才159人幫扶鬆桃,直接支持資金1.36億元,帶動就業2520人,共建園區2個,落實幫扶項目111個。加強與定點幫扶單位對接,先后獲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貴州省食品藥監督管理局等單位幫扶鬆桃資金2550萬元。加強與省內外民主黨派、民營企業家、社會愛心人士對接,獲幫扶物資和資金1820萬余元。積極動員縣內民營企業和商會106家,結對幫扶貧困村134個,投入幫扶資金和物資3800萬余元。成立春暉社188個,禮聘春暉使者2472名,募集春暉幫扶資金743.42萬元。激發群眾內力。強化扶貧與扶智、扶志相結合,以住房補短板和人居環境整治為抓手,採取政府投入物資、群眾投工投勞的方式,有效激發了群眾的內生動力。切實加強思想扶貧工作,召開群眾會、院壩會等34萬余次,開展文軍扶貧165次,通過唱苗歌、打快板等方式感黨恩、頌黨情,積極引導群眾轉變思想觀念、倡導文明新風,堅決摒棄“等靠要”思想,群眾主體作用得到有效發揮,為脫貧攻堅注入了強大內生動力。

(責編:陳晶晶、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