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鞏:“以短養長”興產業 讓農業增效 農民增收

2020年03月10日15:50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凱府村朗梅組種植黃精。姚瑤 攝
凱府村朗梅組種植黃精。姚瑤 攝

村有主導產業、戶有增收門路,是保障老百姓穩定增收、持續鞏固脫貧成效的關鍵。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貴州省岑鞏縣高質量全面完成脫貧攻堅任務的重要之年。如何全力打好農村產業發展突圍戰和脫貧攻堅收官戰,確保農業增產增效,農民持續增收?岑鞏縣緊緊牽住產業扶貧的“牛鼻子”,立足“短期見效益、增收可持續”目標,在不斷發展壯大長效主導產業的同時,通過以短養長、長短結合、多管齊下的模式,大力培育發展短效特色產業,實現產產相融、管護雙贏、一地多收,保障老百姓持續增收有渠道、穩定致富有門路。

“林+藥”共榮 產業有了“雙保險”

“ 排行和豎行都要間隔3米,一畝地要栽種75棵油茶....”

春暖花開季,油茶種植忙。近日,該縣平庄鎮后坪村的60畝太子參基地,在該鎮林業站技術人員的指導下,鎮裡的黨員干部們帶著生產工具齊上陣,帶頭在太子參基地套種油茶。

“太子參一年一收,但一畝太子參需投入成本6000元左右,平均每畝產太子參干品200公斤,按市場價每公斤60元計算,每畝產值達1.2萬元。”平庄鎮分管負責人說,太子參是“短平快”產業,市場前景可觀,但太子參投入成本較高,市場風險也較大。通過在太子參基地套種油茶能夠起到以短養長、多產共融、以耕代撫的作用,為產業發展上好“雙保險”,實現一份投入、雙重收入,“在太子參基地套種油茶,可以減少油茶種植前期除草、施肥、鬆土等費用,且油茶種植七八年后進入豐產期,畝產值毛收入可達上萬元,坐果后可連續採果80年以上,套種可實現以藥養茶、藥茶共榮,有效降低產業市場風險。”

為提高土地的綜合利用效率和經營效率, 目前該鎮在后坪村長坡黃精、太子參等中藥材基地上套種油茶400畝,包東村地岳組黃精、太子參等中藥材基地上套種水果脆紅李和黃桃1200畝,讓土地發揮更大經濟效益,實現綠色增長和經濟增收的“雙贏”。

“蠶桑+黑土豆”模式 “訂單”更“定心”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趁著春晴,半個月前,該縣天星鄉毛坪村的蠶桑種植基地也迎來了“新伙伴”,孕育了新生機,二十幾名工人正在蠶桑基地裡忙活,起壟、打窩、下種、施肥,現場一片繁忙的勞作景象。

“這片蠶桑是2019年種下的,要到2022才進入豐產期,村合作社就把土地流轉過來套種黑土豆,增加土地的收益。” 毛坪村合作社負責人蒲志佳一邊指導工人科學栽種,一邊招呼著筆者。

據了解, 黑土豆俗稱“地下黑蘋果”,可以生吃,果肉紫金發亮富含花青素,有增強人體免疫力,延緩衰老、保健益壽等功效,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

借助東西部扶貧協作幫扶機遇,目前,毛坪村共發展蠶桑421畝,如何利用好蠶桑產業發揮效益的“空檔期”?省委講師團派駐天星鄉三星村的駐村第一書記段剛沒少花心思。

“我們三星村是由毛坪村、 野牛山村和民沖村合並而成的大村,為了彌補毛坪村蠶桑產業發展初期損失的土地收益,我經過多方考察,調研市場、精選品種、對接公司,最終以保底價每斤一塊五的價格與貴陽一家公司簽訂了購銷合同,從公司引進了黑土豆套種在蠶桑基地裡示范發展。” 段剛說。通過考察發現黑土豆在全省的種植面積較小,且主要種植地集中在黔西地區,而黑土豆由於品質佳、口感好,很受市場青睞,貴陽市場上的黑土豆零售價都是四五塊錢一斤,“黑土豆生長周期短,儲存期較長,種植2個多月后就能採收,採收后可儲存2個月以上,畝產量2000斤以上,每畝創收3700元左右,‘訂單’更‘定心’,蠶桑裡套種黑土豆沒問題。”

“我們試種的這50畝黑土豆,共吸納了20余戶就業, 共發放勞務費8000多元,幫助他們人均增收800余元。”蒲志佳說,村合作社帶領群眾嘗試在蠶桑基地套種黑土豆,不僅可以增加土地收益,還可以使當地農戶獲得土地租金和勞務費雙重收入 。

“我家的3畝土地流轉給村合作社種植桑樹,一年土地租金有1200元,現在我給村合作社種植黑土豆,一天也有80元的工錢。”村民楊政江以前一直在周邊鄉鎮打零工,早出晚歸難以兼顧家庭,他說,現在疫情期間,去外面打零工也不好找活干,現在家裡的產業發展起來了,在家裡也能謀生了。

目前,天星全鄉共種植蠶桑3400畝,該鄉打算以毛坪村“蠶桑+黑土豆”套種為試點,待試種取得成功后,以點帶面,輻射帶動全鄉發展“蠶桑+黑土豆”套種模式,發揮蠶桑林上、林間、林地的綜合價值。

因地制宜:散戶“茶+藥”套種不愁銷

打窩、定植、回土....,連日來,該縣凱本鎮凱府村朗梅組集中連片的180畝黃精基地一片繁忙,村民們正緊張有序地在黃精基地套種油茶。

“黃精耐陰,在黃精基地套種油茶可為黃精提供必要的遮蔭條件,黃精基地也為油茶種植減少了成本開支、緩解了管理難題。”凱府村黨支部書記楊政華說,目前全村共種植黃精200多畝,2019年已有100多畝進入採收期,平均畝產值達兩萬元以上,“油茶種植3年見效后,可連續採收幾十年,“黃精+油茶”套種模式,可達到近期得利、長效獲益、長期得林的良性增收效果。”

凱府村氣候溫潤、土壤肥沃、林地資源豐富,得天獨厚的地理、自然條件和生態優勢,為該村野生油茶、野生黃精提供了很好的生長條件。 依托當地山水資源優勢,凱府村因地制宜、因勢利導,積極引導群眾發展黃精及油茶產業等發“生態財”。

年近60歲的村民藤召前,4年前,在村裡的動員下,種植了50畝黃精,2019年,產業迎來了大豐收。

“去年我挖了3畝黃精賣,一共賣了6萬多元,今年打算在黃精基地套種油茶,政府免費提供的油茶苗目前已種下去近40畝了。” 藤召前說,自己年紀大了,雖然不能像年輕人一樣外出務工,但選准了產業,用活了土地,農村土地不僅也能刨出金子,還同時照顧了家庭。

目前,全村共種植蠶桑300多畝,獼猴桃100多畝,今年,該村通過“黃精+油茶”套種模式完成油茶種植200余畝,計劃完成油茶種植300畝。通過深耕土地資源,培育“綠富美”特色產業,村裡18戶人家成為了“產業農民”。“油茶和黃精這兩種產業好管理、易儲存,利於自主規避市場風險,散戶種植也不擔心銷路。”楊政華說。

2019年,全縣種植油茶3.2萬畝,預計今年3月底完成新增種植面積2萬畝。截止2020年2月底,全縣中藥材種植面積24142.9畝,其中太子參8354.4畝,黃精2441畝﹔桑蠶種植6128畝,預計4月底能達到7070畝。通過主導產業與輔助產業相結合,常規產業與特色產業相結合,實現長效產業與短平快產業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產業結構優化,既讓短效產業實現“吹糠見米、立竿見影”之效,也打破了長效產業生長周期空缺,促進農業增效、生態增值、農民增收,實現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多贏。(周燕) 

點擊查看人民網貴州頻道新冠肺炎疫情報道

(責編:郜林筱、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