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岑鞏:繪好一張圖織好“兩張網”打贏“兩場仗”

2020年02月29日16:57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岑鞏縣凱本鎮沈家灣壩區百合種植基地工人正在給百合施肥。姚瑤 攝
岑鞏縣凱本鎮沈家灣壩區百合種植基地工人正在給百合施肥。姚瑤 攝

春雨潤萬物 綠意吐新枝。立春過后,氣溫逐漸回升,貴州省岑鞏縣各山村壩區、田間地頭,隨處是帶著口罩的村民備耕春耕春種的農忙景象。

北部,在羊橋鄉楊柳—祝壩壩區,700畝分蔥移栽熱火朝天。

南部,在注溪鎮周坪壩區,500畝西蘭花郁郁蔥蔥。

東部,在天星鄉天星壩區,300余畝桑苗移栽緊張有序推進。

..............

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岑鞏縣各壩區集中連片的產業基地星羅棋布,蓬勃發展的農業產業,田間地頭勞作的農人,與錯落分布的村庄交相輝映, 勾勒出一幅幅“搶抓農時補損失、防疫生產兩不誤”的美麗畫卷。

制定“目標產業圖”

早春時節,微風徐徐、春寒料峭。岑鞏縣思旸鎮磨寨壩區分蔥種植基地一片繁忙,30余名村民正分散在田間地頭,拔蔥、運蔥、裝車,為該鎮的分蔥移栽、擴大規模做准備。

“今天16畝地共拔得3噸蔥苗,可以種80余畝地,今年全鎮計劃將分蔥種植從700畝增加4500畝。” 思旸鎮扶貧工作站負責人楊林說,這片分蔥基地是該縣國家級雜稻制種基地的核心區,通過利用冬閑田發展周期短、易管理、見效快、產值高的四季分蔥產業,充分發揮土地的綜合經濟效益。“分蔥一年至少可種植三季,一季畝產量達3000斤左右,按照市場價最低每斤2元的價格,一季畝產值可達6000元以上,一年畝產值可達18000元。”

思旸鎮有200畝以上壩區2個,500畝以上壩區2個。為充分利用壩區土地資源優勢,該鎮在做優做強雜稻制種優勢主導產業的同時,利用冬閑田,通過引進市場主體,以“政府+合作社+公司 +貧困戶”模式,大力推廣“蔬菜—稻—蔬菜”高效輪作模式,讓曾經的“冬閑田”變成“冬忙田”、“增收田”,將土地資源優勢轉變為了經濟優勢。

今年,思旸鎮繼續實施雜稻制種面積在2000畝以上,蔬菜種植面積在1500畝左右,其他水果及中藥材面積在500畝左右。

圍繞“優結構、創品牌、增效益”目標,按照“全縣一盤棋”的工作思路,岑鞏縣統籌制定壩區“目標產業圖”,印發了《岑鞏縣200畝以上壩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林下經濟發展實施方案(2020-2022年)》《岑鞏縣2020年200畝以上壩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實施方案》,縱深推進壩區產業結構調整,因地制宜推廣 “稻+N”、“煙+N”、“林+N”、 煙-菜接茬等發展模式,實現“一年多季、一田多收、一業多效”。

在天馬鎮白岩坪的2000畝壩區,每天都有20余名工人在田間翻犁土地,為優質烤煙移栽做准備。

“全鎮今年計劃種植優質烤煙5500畝,種植優質稻500畝,目前已落實種煙主體88個面積4750畝,”天馬鎮主要負責人說,為提高壩區綜合經濟效益,該鎮以優質烤煙和優質稻為主導,積極發展“短平快”高效特色產業,今年計劃引進市場主體種植百合1500畝以上,通過合作社以訂單模式種植蔬菜500畝。

岑鞏縣依托51個200畝以上壩區資源和林地資源優勢,圍繞“6+1”產業結構,著力壯大雜稻制種、優質烤煙、精品水果、“兩茶”、蔬菜、生態畜牧業六大傳統支柱產業,全力確保23個雜稻制種主導壩區開展雜交水稻制種,12個優質烤煙主導壩區種植優質烤煙。同時,搶抓東西部扶貧協作機遇,積極發展種桑養蠶、食用菌、牧草等新興特色產業,推動群眾實現產業持續增收。

根據“目標產業圖”,按照“應退盡退、應調盡調”產業結構調整原則,該縣思旸-注溪-龍田等龍江河沿岸採取“菜-稻-菜”的發展模式,種植分蔥4200畝﹔客樓-平庄-凱本-天馬-天星-羊橋一帶採取煙-菜接茬種植模式,種植蔬菜2000畝﹔煙-藥輪作模式種植中藥材5000畝﹔思旸-大有-天星-羊橋-水尾一帶採取“林+N”(林-藥、林-菌、林-雞、林-蜂)的發展模式,種植辣椒5000畝。同時,該縣著力將200畝以上壩區培育成為全縣農業現代化的“樣板田、科技田、效益田”。

2020年創辦樣板壩區2個,確保每個壩區年均產值達8500元以上,樣板壩區每畝12000元以上,200畝至1000畝壩區主導產業規模佔80%以上。

織好技術服務與銷路保障“兩張網”

“栽種桑苗一般排行間隔在一米五六之間,豎行間距45到50公分,這樣一畝地才能種900株苗,好管理質量也高。”在天星鄉各壩區的田間地頭,技術員正在指導桑農開展桑苗移栽工作。

產業要選得准,也要種得下,更要種得優、賣得好。天星鄉在瞄准市場需求,精選產業的同時,將筑牢產業技術服務支持、產銷對接服務保障作為推進壩區產業結構調整的雙層“保障網”,確保壩區產業生產“有技可施”, 市場銷路無后顧之憂。

在天星鄉關庄村,村民伍紹能正忙著開挖村裡的荒地種植蠶桑,“我們夫妻今年不出去打工了,目前已在家種了10畝蠶桑,現在又開挖了十四五畝荒地來種桑。”伍紹能說,桑蠶產業是東西部扶貧協作項目,周期短、見效快、效益高,技術和銷路有保障,“隻閑地不夠種”。

為推進壩區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業優質高產高效,天星鄉借助東西部扶貧協作幫扶機遇,因地制宜、因勢利導,構建起了以“旱地種桑、水田制種”的兩大主導產業體系。目前,全鄉壩區完成種桑3300畝,種植分蔥100畝,吊瓜2000多畝,黃花500畝,計劃種植雜稻制種4000余畝。

產品有質量,銷路有保障。為確保壩區產業高質量發展,岑鞏縣加強技術服務指導,強化產銷對接。目前,岑鞏縣積極組織農業專家和技術人員深入11個鄉鎮51個200畝以上壩區開展技術指導服務,並強化招商引資,依托東西部扶貧協作資源,與建德市8家龍頭企業或產業大戶簽訂合作協議,約定投資3.14億元,落實西紅花種植、食用菌培育、芳樟種植、種桑養蠶、果蔬樂園5個普惠式農業產業項目落地重點壩區。大力發展訂單農業,採取“公司+基地+農戶”“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等多種經營模式,持續推進烤煙、雜稻制種、蔬菜、中藥材、牧草等訂單產業發展,進一步健全保護價收購渠道﹔通過“農校對接”、“農超對接”、“農企對接”等模式積極推行優質農特產品直通直供直銷。同時,結合創建國家級農村電子商務示范縣,大力發展農村電商,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目前,全縣建成縣級電商產業園1個,鄉鎮電商服務站11個,村級農村電商服務點63個。

打好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兩場“硬仗”

“各村(居)在接待群眾時需進行疫情防控健康掃碼,並按時統計上報。”

“各戰隊要加快貧困人口和邊緣人口就業意願和產業發展意願的摸排調查。”

........

每天,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工作安排都會在各村級脫貧攻堅作戰群裡輪番刷屏,看完群裡的工作信息,凱本鎮大寨村第一書記羅祖光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針對外出務工人員和返鄉人員,我們村一天要完成15人的健康掃碼任務。” 防疫不能鬆懈,生產也不能掉隊。這些天,羅祖光和駐村工作隊、村干部們已經完成了60畝大棚西瓜種植的土地流轉、土地翻犁等工作,“等去買了塑料薄膜、水管和大棚支架來,就可以種西瓜帶動群眾就業增收了。”

疫情防控期間,岑鞏縣按照疫情防控、生產發展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工作要求,實行“防疫”“生產”雙線作戰,全縣機關事業單位周末正常上班,統籌抓好疫情防控、春耕生產、脫貧攻堅、企業復工復產等各項工作,將壩區產業結構調整作為深化農村產業革命、推動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主戰場、主陣地、主平台抓緊抓實,促進主導產業提質增效,加快低效產業調減更換,加大化肥、農藥、農膜等生產資料儲備等,全力做好春耕備耕工作,全力打好農村產業發展突圍戰和脫貧攻堅收官戰,確保農業增產增效,農民持續增收。

當前全縣春耕生產肥料儲備14112噸,各類種子19.39噸,農膜571噸,農資供應有保障。目前,全縣共流轉壩區土地35217.7畝,200畝以上壩區完成種植面積46783.3畝,全縣完成百合種植620畝,西藍花種植529畝,有分蔥基地820余畝,種植桑蠶6000余畝,已落實烤煙種植主體319個面積17128畝,計劃種植雜稻制種3.2畝。依托該縣現有產業謀劃替代經濟作物26780余畝,與鴻樂源果蔬有限公司訂單花生300噸、落實面積2000畝,與麻江明洋食品有限公司訂單辣椒10000畝,目前已集中育苗5000余畝。(周燕) 

點擊查看人民網貴州頻道新冠肺炎疫情報道

(責編:郜林筱、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