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平:

“牛耕部落”传承农耕文化

2021年06月18日08:22  来源:贵州日报
 

黎平县洋洞村,从2015年起被杨正熙打造成“牛耕部落”。

杨正熙出生在洋洞村,自1994年参加工作以来,他先后担任过县国有楠竹林场副场长、县林业局副局长、岩洞镇镇长及镇党委书记等职。

2007年当镇长后,杨正熙结识了从中国社会科学院退休回乡的侗族学者邓敏文,对方多次跟他谈及传统农作物老品种种子作为种子资源宝库中的重要组成所蕴藏的巨大开发潜能,以及它们自身及其所伴随的农耕文化不断消亡的现状,让他萌生了守护农耕文化的念头。

为此,他2012年辞去乡镇党委书记职务,申请成为科技特派员,开始走村串寨收集农业物种。8年时间跑遍了黎平和周边县份的900多个村子,收集到186个农业物种,并建起了“种子博物馆”。

为活化保育这些水稻品种,杨正熙将有特色的品种交给有耕牛的乡亲种植。

“紫糯谷”是一个特色稻种。2014年,几个农户跟着杨正熙试种,杨正熙免费提供稻种,每亩地先付300元保证金,收获后稻米以每斤2.5元的价格收购。令他们惊喜的是,当年收获的近3万斤稻谷全部销售一空。

这给杨正熙发展生态农业极大信心,2015年,他在洋洞村牵头组建“贵州有牛复古农业合作社”,打造“牛耕部落”,带领大家一起种植古老美味的稻谷,并把这种米取名“有牛米”。“有牛米”是使用“牛草+牛粪+牛耕+放鱼+放鸭”传统方式种植出来的稻米,不用化肥,不施农药,保护绿水青山。

目前,“牛耕部落”带动本村和周边村寨2760户农户,种植经济价值高的香禾糯、紫米等古老品种水稻8750亩。“有牛米”销售额从2016年的两三百万元增长至2020年的1100余万元,直接带动820多户村民走上致富路。(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远柏)

(责编:潘佳倩(实习)、陈康清)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