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多措并举发展白山羊 助推乡村振兴

2021年06月16日12:46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山羊产业。
山羊产业。

“新羊圈修起来了、羊咩咩多起来了、日子也好起来了,还计划扩大养殖规模……”田猛听着羊圈里此起彼伏的咩咩羊叫声,笑容溢出了眼角。

但田猛的好日子来得并不容易。

田猛是沿河自治县泉坝镇泉山村村民,从小就是放牛娃的他,有些养殖经验,前些年结束了外出打工生涯回到家乡,尝试着养殖白山羊,好不容易通过多年的摸索及县里种养业技术培训,解决了养殖技术难题,但摆在田猛面前的其他问题仍数不胜数。

资金不足、没有羊圈、扩大养殖规模后能否卖出好价钱?这些问题都是田猛奔向好日子的“拦路虎”。

两年前,在贵州森茂林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帮助下,田猛获得了资金支持,所有的问题都不再愁了。“去年卖了70多只羊,现在圈舍里还有110只,土生土长的白山羊,买卖都方便。”走出困境的田猛,谈起自家养殖场眉飞色舞。

田猛的自信并不是空穴来风。三年前,沿河自治县把白山羊产业作为“一县一业”主导产业,大力支持白山羊“跑”出深山,鼓励白山羊产业做大做强。

这些年“沿河白山羊”的品牌越叫越响,在市场上越走越俏,喜人的发展态势,更加巩固脱贫成效,为乡村振兴增添了“羊助力”。

品质+品牌 依托生态优势走好“土路”

沿河,山大沟深,森林密布,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发展生态养殖有“先天优势”。

立体的农业气候,孕育了丰富的饲草资源,利于生态畜牧业优势布局,更适宜养殖山羊。

白山羊是沿河的“特产”。沿河白山羊,身披白色毛,体形中等,多数有角,蹄色蜡黄,肉色红润,皮富弹性,膻味轻,汤味淳鲜,有“吃的是中草药,喝的是矿泉水,走的是金光道”之说法。

沿河白山羊虽然肉质好,但由于受信息不畅、销售成本大、利润不高等因素影响,品质虽好,但养殖规模不大。

2018年,沿河把白山羊作为“一县一业”主导产业发展,出台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申报了年出栏50万只白山羊全产业链项目。

项目由贵州森茂林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建设,贵州东森牧业有限责任公司进行经营管理、技术服务和产品回收,项目经营主体为村集体经济组织、公司、合作社,在塘坝、新景、泉坝等15个乡镇新建白山羊养殖场50个,改扩建白山羊养殖场150个。

发展目标定位后,该县在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上给予重点支持。在技术上,组建128人的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在措施上,与贵州大学动物科学院、铜仁科学院、铜仁职业学院建立院县合作关系,提供技术保障,在全县建立金银草产业基地1000多亩。

发动群众集中连片规范养殖,增加养殖数量,推动白山羊产业向全省、全国市场挺进。

2017年9月,沿河白山羊获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同年11月获“中国白山羊之乡”荣誉称号。目前,土生土长的沿河白山羊,已遍布全县22个乡镇(街道)的村村寨寨。

产品+大数据 用好智慧畜牧走活“销路”

驱车行驶在黑水镇326国道,道路旁的白山羊原种场,格外引人注目,这是沿河“一县一业”产业项目,占地300多亩。

“2019年7月购进第一批白山羊,目前已卖出去1000多只,1000只能繁母羊原种场,为全县200多个养殖专业合作社提供种羊支持。”贵州东森牧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张晓东介绍,项目从环境选址、牧草种植、饲料加工、种羊繁育、商品羊养殖、屠宰加工、深加工、冷链物流、商品零售、餐饮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打造白山羊从农场到餐桌全程可追溯的安全健康食品。

“每一只羊都有一个耳牌号,养殖户将号录入‘云·羊宝’大数据平台,实现远程互动,任何一名消费者,使用店内大屏或者手机扫码,都可以马上查询所购买羊肉的溯源信息。”张晓东说。

张晓东告诉笔者,消费者还可以从羊肉餐饮门店大厅显示屏、鲜肉销售店显示屏、羊肉商品门店显示屏、熟食商品包装上,直接点击或手机扫描二维码,就能清楚地溯源到每只羊生产管理的档案数据,包括消毒、防疫、驱虫、营养、疾病及养殖环境、养殖区域空气质量、水质、土质、质量认证、养殖场责任人等一系列信息,“云·羊宝”溯源系统是沿河白山羊增强市场竞争力的有力“法宝”。

在沿河泉坝镇岩园村,养殖户通过扫描山羊二维码耳标,就能通过“云·羊宝”全产业链追溯管理平台,实现饲料配比、日常养护、专家远程服务、管理技术咨询及市场销售等情况。

大数据+白山羊,让传统养殖业迸发出新时代新技术的火花。“下一步,我们将配合贵州东森牧业有限责任公司大力拓展销售端,带动更多养殖户增收致富。”贵州森茂林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张加仁说。

合作社+农户 创新发展模式走好“富路”

五月的沿河,山清水秀,初夏的阳光和小雨,润育了满山的绿色和希望。

在群山环绕的中寨镇三会溪村,数百头牛羊在山坡上悠闲地吃草,哞哞、咩咩声此起彼伏。“合作社一头连着农民,一头连着市场,白山羊产业越做越大。”独臂羊倌杨胜强养殖的白山羊越来越多,实现了规模化发展。

“合作社在做好防疫的同时,坚持圈养和放养相结合,确保白山羊的品质。”沿河团结街道复兴村欣业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田进国介绍,养殖场是严格按照全县年出栏50万只白山羊全产业链养殖场标准建设,现养殖白山羊100余只。“请了群众帮助放养和日常管理,每人每月工资是2500元。”

“早上要来把羊放出去,然后打扫羊圈卫生,中午就回家,下午再来把羊赶回来,经常要点数,看放出去的和回来的数目是不是一致,就怕有掉队的。”在村里的养殖专业合作社干活的泉山村村民田桂霞说。

“目前我养殖了34只,能卖的羊有10只,数据平台上都能显示,购买商那边也能通过平台选择购买我的羊。”泉坝镇杨正兴说。

据了解,目前白山羊产业已覆盖沿河22个乡镇(街道)350个村,涉及农户4 万余户,现存栏山羊23万只,年出栏15万只,沿河白山羊产业逐步走向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的发展新路。(图/文 朱泗蓉)

(责编:顾兰云、陈康清)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