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

党建“四个加”带动宜居乡村建设 解锁乡村振兴“红色密码”

2021年06月08日18:09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和内在要求,今年以来,安顺经开区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以系统思维推动基层党建全面嵌入宜居乡村建设,依托基层党组织这个“主心骨”,依靠党员这个“主力军”,大力实施“党建+乡村振兴”工程,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带动宜居乡村建设的样板。

党建+阵地,打造有“内涵”的乡村。一是选好“领头雁”。着力推进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聚焦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领头雁”,采用“内选、回请、外聘”等多种形式,从致富能手、退伍军人、返乡创业能人、大学生村官、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中选拔政治素质高、带富能力强、群众威信高的党员担任村党组织书记。采取个人自荐、群众举荐、组织推荐、差额比选等方式,按照“一党员一档案”建立党员信息表,通过数字化、信息化管理,切实做到“一表看全貌”高效快速储备后备干部。改革推行“兵支书”职业化建设,真正选出一支讲政治、有文化、懂市场、会管理、堪大任的带头人队伍,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根基。二是充实“主力军”。充分发挥好党员带头作用,利用党员志愿活动日、主题党日活动等活动,让党员在宜居乡村创建中带头宣传发动、带头参与行动、带头完成任务,从最难打扫、最难整治的区域入手,从自家庭院扫起,从自家的残垣断壁拆起,帮助村内老弱病残户做好环境清理工作。让群众切实感受到生活环境的提升、感受到宜居乡村的创建成果。通过党支部推动干、党员示范干、职工群众学着干,群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广大群众主动参与、主动投身宜居乡村创建共同缔造美好生活。三是建好“党组织”。研究制定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措施,探索构建“党支部—党小组—党员”网格化党建模式,扎实推进基层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党工委班子成员分片联系镇(办)和新型社区,实地跟踪指导党建工作,强化党建考核“指挥棒”作用,加大考核评价力度,连续多年将强化党建引领纳入各级党建述职评议考核。集中精力打造典型样板,并采取以奖代补,激励带动各村(居)实现党建阵地标准化建设覆盖。

党建+治理,打造有“颜值”的乡村。一是创新治理方式。创新推进实施“七个一”“一约四会三榜”等管理考核模式,印发《开展乡村振兴、环境治理及私搭乱建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关于开展创建宜居乡村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通知》等工作方案,全面推行“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治理,充分运用“雪亮工程”,形成了“党支部提事、村民小组长议事、村民代表大会决事、村委会执事”的民主决策制度,发动广大农民群众自主管理,自我创建的热情,实现村干部从“包办人”变成“领路人”,真正打破“干部干、群众看”的工作僵局,有效推进解决治理难题。二是压实治理责任。构建区、镇、村三级工作联动工作机制,区级总指挥长由区党工委主要领导担任、区级副指挥长由党工委领导担任、镇(办)指挥长由乡镇党委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同步明确创建宜居乡村实施细则标准及各级各部门相关责任,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同、内外互动的工作体制,确保宜居乡村创建工作落地落实。结合各村实际,分批次倒排创建周期,党工委主要领导多次带队到村督导宜居乡村推进情况,在创建一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三是探索管理模式。以阿歪寨村为试点,结合村基层组织管理、共同缔造活动、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人居环境改善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制定励志超市管理和积分兑换制度,出台《阿歪寨村“励志超市”工作方案》,村民们通过参与村级事务、维护邻里和睦、自觉参与环境卫生整治等活动获得相应积分,积分可用来领取相应的生活用品。“积分超市”管理模式有力的引导党员群众主动投身宜居乡村建设。截至5月31日,区督导组共督导发现问题50余起,均整改完毕,共清理各乡镇(街道)周边生活垃圾及建筑垃圾共4469.73吨,拆除影响村容村貌及人居环境的私搭乱建蓝皮房、钢架棚、活动板房等临时建筑物、构筑物约49120平方米。

党建+产业,打造有“驱动”的乡村。一是产业结构联动。制定全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结合各村地理条件因地制宜选好产业,通过带动主导产业优化聚集,培育特色板块农业,推行“村党组织+合作社”的“村社合一”发展模式,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优势互补的原则,将党支部建在企业、合作社、园区、基地等产业链上,切实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与合作社的产业优势紧密结合起来。坚持用好“五个坚持”发展理念,鼓励整合资源成立“产业联合体”,发展现代高效农业。进一步巩固和优化利益联结机制,确保实现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致富门路。二是龙头产业带动。坚持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按照“龙头企业+主导产业”的模式,大力实施绿色农产品“泉涌工程”,重点围绕虹阳扶贫、聚福菌、坤达等国有公司,以及天赐贵宝、天地人和等民营企业为龙头,大力发展食用菌、花椒、莲藕等主导产业。依托年产菌包1亿棒、年产值10亿元的聚福菌产业园抓好产业扶贫,在全区推广经济效益显著的食用菌、经果林、莲藕、花椒等作物,积极推动村村共建、村社共建、村企共建等发展模式,奋力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建设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基地,把产业振兴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实现集中资源要素,实现“抱团”发展,有力推动群众致富、集体增收。三是特色乡村驱动。牢固抓好乡村景点打造建设,利用三合苗寨美丽乡村的打造经验,加快推进平寨二期、马厂新村、“农业观光·十里荷廊”等农旅结合乡村休闲旅游项目的深度挖掘开发,鼓励农村集体与社会资本创办乡村旅游合作社,培育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创意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丰富旅游业态。挖掘藤甲文化等优质资源,努力开辟文化旅游新阵地,提升文化自信,提高乡村文化品味,助推文化产业发展。截至目前,宋旗镇创新村、幺铺镇阿歪寨村、安湖村、龙井村、羊场村5个产业发展型村寨入选为贵州省“十百千”乡村振兴示范村。

党建+宣传,打造有“思想”的乡村。一是建好宣讲队伍。吸纳在微党课、内部试讲、基层宣讲等活动中涌现出的优秀干部组建宣讲团,通过以讲促学、以老带新等机制,推动形成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宣讲团队,发动农村党员干部用大白话向群众讲好文明新风,用身边的模范事迹,引导群众形成文明健康生活的社会风气,通过队伍下沉、党委带动、支部推动、党员促动,广泛凝聚广大群众对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思想共识、行动共识,引导村民自觉参与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人居环境整治新格局。二是提升宣讲能力。围绕宜居乡村创建、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主题以及群众需求开展“短小精专”定制化培训,通过参加专家辅导讲座、现场交流互动、实地调研等方式,增强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全面提升宣讲团宣讲水平与专业能力。多次组织宣讲人员到王若飞故居、黄齐生故居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实地学习,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强化党性锤炼,引导宣讲团成员砥砺初心使命、永葆政治本色。三是用好宣传平台。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通过院坝会、群众会等方式,充分结合群众劳逸时间,全区干部职工全覆盖入户宣讲,利用各村“小喇叭”每天循环播放“一约四会三榜”“四清两改四严禁”等相关知识,宣讲团用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的宣讲方式真正把群众聚拢过来,把文明新风传播出去。(经开区组织人事部 刘堃)

(责编:潘佳倩(实习)、陈康清)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