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岑巩:党带群“金钥匙” 打开乡村振兴“致富门”

2021年06月08日15:26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母牛产下的牛犊,你把它牛角那个地方抹抹药膏,它就不会长角打架了,也更有助于生长......”

盛夏时节,贵州省岑巩县天星乡三星村毛坪肉牛养殖基地,狂风不定时发作,阵阵暴雨如注,挂在天地之间的巨大雨帘给有些燥热的夏天带来了凉意,基地的主人杨贵文换上稍厚的衣服,正在牛棚里跟技术员学习养殖技术。

岑巩县天星乡三星村毛坪肉牛养殖基地,肉牛正在吃食。

今年5月,杨贵文花费152万元,从辽宁铁岭进购了100头肉牛,其中代购30头。为控制肉牛因长途运输产生的应激综合症,切实降低肉牛的发病率与死亡率,杨贵文从河南平顶山以9000元一个月的高薪聘请了一名专业技术员。

“专业技术员的跟踪指导,可以将肉牛运输应激综合征造成的损失控制在0.5%以内。”杨贵文说,牛经过长途运输有的要发高烧、拉稀、肺部感染,如果出现肺炎死亡率相当高,有专业技术员“护航” ,养殖效益才有保障。

风云起乃期猛士,鼙鼓动而思良将。如何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岑巩县天星乡选准产业项目,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核心,让党员站在乡村振兴第一线,挑起产业兴旺和助农增收的“大梁”,通过引领带动、吸纳就业、收益分红等方式,实现村集体壮大与群众增收的“双赢”,打开了乡村振兴的“致富门”。

现年44岁的杨贵文是一名党员,已从事肉牛养殖12年。2018年以前,杨贵文一直“独闯天涯”,技术不求人,产业路走得稳,虽然产业规模不大,但一直有利可盈。依托东西部扶贫协作带来的“致富活水”,2019年,天星乡将200万元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打捆注入杨贵文的养牛场,通过与政府签订合同,盘活“人地钱”,利益联结全乡建档立卡户和村集体。

岑巩县天星乡三星村毛坪肉牛养殖基地,基地负责人杨贵文在给肉牛喂食。

“我和政府签订了三年的合同,每年拿20万分给政府,70%分给建档立卡户,30%用于壮大村集体经济。”杨贵文说,现在的养牛场不再是我一个人的事业,而是全乡村集体和建档立卡户的增收希望,我只有在牛源品种、饲养管理、技术保障等方面进一步做好质量把控,才能信守承诺保障收益,按时兑现分红资金,并返还政府的投入资金。

“毛坪肉牛养殖项目实施两年以来,实现分红资金25万元,其中村集体经济7.5万元,建档立卡户分红17.5万元,该项目的实施覆盖了天星村、毛坪村等5个村,惠及建档立卡409户1296人。”岑巩县天星乡社会经济发展办主任张仁军说,项目的实施,已带动村集体经济和建档立卡户实现了“双增收”,真正把党建优势转变为了乡村振兴优势。

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更多周边群众搭上了产业发展的“增收快车”。目前,养殖场长期用工3人,流转土地种植玉米、牧草70亩,支付土地流转租金近三万元,牧草种植、收割等吸纳临时用工300余人次,年发放务工费总计15万元以上。

53岁的代先菊,在养殖场工作了2年多,在杨贵文的帮助下,她养殖了3头肉牛,成为了土地租金按年领、工资按月发、一年见“牛钱”的“多薪人”。“帮杨老板喂牛是2400块钱一个月,我家土地租给他种牧草,一年租金有两三千块钱。得他帮我买牛、卖牛并给我指导技术,现在我这三头肉牛年底就喂满一年可以卖钱了。”

党员干在前,群众日子甜。按照“支部引路、党员带路、产业铺路”的发展路子,天星乡形成传统产业打底、优势产业发力、新兴产业添彩、多种种养殖产业齐头并进的发展路子。2014年以来,天星乡共投入产业扶贫资金4000多万元,发展种桑养蚕3800亩,吊瓜2300亩,杂稻制种2500亩,优质稻3300亩,烤烟800亩,油茶4500亩,辣椒700亩,中药材380亩,羊存栏1400只,牛存栏1300头,产业覆盖全乡7个村,实现建档立卡户利益联结全覆盖,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图/文 周燕、陈昆)

(责编:潘佳倩(实习)、陈康清)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