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强:锦绣黔东南因多元文化而出彩 期待同绘旅游发展新蓝图

2021年06月02日08:20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人民网天柱6月2日电(王秀芳) “锦绣黔东南,因俊美生态而多彩,因多元文化而出彩,因八方游客而精彩。热忱欢迎各界朋友关注黔东南、畅游黔东南、投资黔东南,携手同绘旅游发展新蓝图。”6月1日晚,黔东南州第十二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开幕,黔东南州委副书记、州长罗强向与会嘉宾发出盛情邀请。

罗强介绍,走进黔东南,一起追寻寒武生命和早期人类的远古文明。浩瀚的地球生物进化历史,在黔东南留下了文明密码。走进剑河八郎村,精美的海洋古生物化石俯拾皆是,被誉为“古生物化石的摇篮”,具有极高的科考及旅游开发价值。清水江流域留下了古人类的足迹,天柱盘塘和辞兵洲旧石器遗址,将人类在黔东南的活动提前到7000年前。黄平岩门司、施秉把往寨的商周遗址,见证了早期华夏文明的地缘纵深。在这里,可以探寻寒武生命遗存,触摸史前文明碎片,一起感受天地玄黄,日月灵光。

走进黔东南,一起回首荡气回肠百转千回的迁徙文化。黔东南是民族迁徙聚居的家园。历经了五次大迁徙的苗族先民,以独特的文化诠释生存智慧。他们把历史编成世代传唱的古歌,把文化绣成华丽精致的盛装,把财富铸成儿女穿戴的银饰。苗寨层层叠叠的吊脚楼房,与山水相安生,刻画成一幅幅诗意栖居。迁徙到这里的侗族先民,修起了一座座精美的鼓楼和风雨桥,用清泉般闪光的天籁之音,歌诵着诗和远方。千百年来,各民族用勤劳的双手,把这里装扮成锦绣山川、桃源福地。今天的黔东南,山乡隽秀,物阜民丰,可以用美丽回答一切。

走进黔东南,一起回顾通江达海尽显繁华的木商文化。黔东无隙土,栋梁之材,靡不备具。五百年前,明朝派员到黔东南采运巨木修建宫殿。从此,“清江二百里,巨筏放之大江,商贾络绎于道”,连接起苗疆腹地与中原地区的经济纽带。木排顺流而下,白银逆流而来,沿江两岸,建起一个个商会会馆,崛起一座座码头重镇。存留于黔东南民间的“锦屏文书”,是探究苗侗地区法制史、经济史的重要文献,见证了以木通商的历史繁华烟云。今天的黔东南,依旧群山叠翠、万木葱茏,各族群众正以全新的理念,守护着这片绿色海洋。

走进黔东南,共同品味正气家风源远流长的宗祠文化。天柱县保存完好的宗祠古建筑群,堪称中国西南地区宗祠之最。驻足每一块牌匾碑刻,那些孝老爱幼、和宗睦族的家规,重教尚学、兴家爱国的祖训,让人感叹家风肃正的永恒价值。走进三门塘刘氏宗祠,中西合璧的建筑精美绝伦,感慨开放包容的人文理念。来到远口吴氏宗祠,枝繁叶茂的族群渊源,述说着“客从江南来”的历史。走进贤昌夏氏故里,品读夏同龢的状元养成,尽显“努力崇明德,随时爱景光”的家国风范。

走进黔东南,一起秉承此心光明知行合一的阳明文化。五百多年前,明代心学大师王阳明来到黔贵大地,潜心研学悟道,留下了彪炳史册的阳明心学。王阳明由镇远进出贵州,先后在施秉、黄平、凯里等地留下足迹。在黄平飞云崖,他发出“天下之山,萃于云贵”的赞美。离开贵州途中,他在镇远致信弟子,激励他们“努力进修,以俟后会”。阳明心学开一代新风,较早地影响到黔东南,王阳明再传弟子凯里人孙应鳌,在家乡开课讲学,用阳明心学启迪民智、开化民风。今天的下司阳明书院里,“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仍久久回响。

走进黔东南,一起领略开疆守土屯垦戍边的军屯文化。镇远自汉朝设县,山雄水美、锁钥西南,是一座因军兴商、因商兴城的古城。被贬谪到锦屏隆里的诗人王昌龄,开办了“龙标书院”,一时人文蔚起,风开百代,人才辈出。明朝开始的“调北征南”,在黔东南设置了众多亦军亦农的屯堡,将大明古风、江淮秀美定格在苗山侗水之中。今天的黔东南隆里等地,还保存着唱汉戏、花脸龙的中原遗韵,向世人述说着“明朝那些事儿”。

“悠久多元的历史人文,给黔东南文化提供了秘境空间,为黔东南旅游注入了厚重色彩。”罗强表示,黔东南州将坚持旅游高质量发展方向,充分挖掘独特的历史人文资源,推进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生态文化和红色文化一体打造,提供更加丰富的旅游产品。同时,还将坚持新时代对旅游发展的要求,继续完善旅游配套,加强旅游服务,优化旅游环境,全面提升黔东南旅游品质。

(责编:唐杰(实习)、陈康清)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