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安县农技指导提升生产效率

2021年05月20日09:14  来源:贵州日报
 

“抛秧苗的距离太远太近都不行,两到三米的距离是最适宜的。”

5月中旬是普安县青山镇德依坝区稻秧苗移栽的关键时节,该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人员送技术上门,手把手传授机器抛秧技术要领,助力农业生产。

德依坝区面积近600亩,是一个综合种植养殖示范区,由于面积大,采用传统种植方法不仅生产成本高且移栽速度慢。从去年开始,农业部门逐步帮助坝区从育苗到移栽都引进了新技术、新设备,生产效率大幅度提升。

“坝区引进了抛秧机、插秧机以及大型的水田耕整机等设备,农技人员传授使用方法,通过去年初步试验,效果比较明显。”普安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谯树黔说。

“有人配合的话,一台机子一天可以抛20多亩。”正在抛秧的村民金武鹏说。

解决了生产成本和进度的问题后,普安县农业部门又将该项目列为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建设补助项目,实施稻鱼、稻虾、稻鸭的生态综合种养技术模式,在施肥、植保防疫方面提供技术支持。

“稻田翻犁后,在沉淀田的时候,就要把这个配方施肥施下去,间隔12个小时或20个小时再进行抛秧,因为还要养鱼养虾养鸭,所以后期不打药、不施肥,一开始就一次性施足底肥。”谯树黔说。

在农业部门的技术指导下,坝区的种子、育苗问题也同步得到解决,推广的综合种养模式既减少农业污染,又实现农业赠技、农田减“肥”、农业增效。

“资金帮扶、人员到位、技术指导这三样是做农业的重点,这些农业部门都解决了,去年坝区亩产值达到1.1万元。今年力争亩产值突破1.4万元。”青山镇德依坝区项目负责人姜芳说。

今年,普安县农业部门计划建设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展示基地4个,基层农技人员业务能力提升培训80人,培育农业科技示范主体36个以上,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核心,以高质量发展为中心,以科技助推农业发展为重点,紧紧围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实际需要,通过强化科技创新、构建高效科技成果转化渠道,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和藏粮于技,接续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实行轻型农业一切农机化可以节约成本、节约劳动力,明年要推广到全县的大坝区,把新的农业技术运用到田间地角。”谯树黔说。(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义 通讯员 谢红梅 陈正党)

(责编:陈晶晶、陈康清)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