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遵义日报消息:4月18日,一个平常的日子,赤水市丙安镇红军桥上,红旗迎风招展,游人络绎不绝。在该市元厚渡口、黄陂洞战斗遗址等红色景点,同样迎来一批批游客参观、瞻仰。
赤水市位于贵州省北部,赤水河中下游,与四川省南部接壤,是黔北通往巴蜀的重要门户,因美丽神秘的赤水河贯穿全境而得名,更因为红军长征的“四渡赤水”而闻名于世。
赤水市的红色文化资源丰富。1929年12月,中共赤水合江特别支部委员会(简称中共赤合特支)在赤水县成立,诞生了贵州省境内第一个跨省的县级联合中共地方组织。
1935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转战赤水县境内,揭开“四渡赤水”战役的序幕。据赤水市党史工作者刘青详介绍,1935年1月19日,中央红军离开遵义,兵分三路北上,向川黔边境的土城、赤水方向前进。1月28日,红军在土城附近的青杠坡等地对尾追的川军发起猛攻,由于对敌情判断有误,川军后续部队不断赶来增援,红军处于不利境地。毛泽东等果断决定立即撤出战斗,西渡赤水河,进入川南地区。
1935年1月29日,红军从猿猴场(今元厚镇)、土城镇一带一渡赤水河,经四川省古蔺、叙永等地转战到达云南扎西地区,并在当地进行了整编。
“中央红军一渡赤水河,摆脱了被动的局面,随后转入扎西地区活动,并进行了短暂的休整,是毛泽东善于从不利战局中寻找有利因素,化被动为主动,转败为胜的指挥范例之一。”刘青详说。
赤水革命老区积淀了深厚的红色文化,红色精神一直激励着赤水人不断奋进前行。赤水市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把红色历史转化为课程,把史料史实转化为教材,把革命遗址遗迹转化为课堂,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康庄大道。
有着“黔北边城”之称的赤水市,既有赤水大瀑布、佛光岩、竹海等自然景观,又有元厚红军渡口、丙安红色小镇等红色景点,红绿交相辉映,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有着“丹霞之冠、千瀑之市、竹子之乡、桫椤王国、长征遗址”五大特色。
“十三五”以来,赤水市依托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立足生态优势,推动绿色发展。该市做足“旅游+扶贫”大文章,成为全省首个脱贫出列县(市),并成功创建赤水丹霞旅游区国家5A级景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实现旅游业持续“井喷式”发展,推动乡村振兴。
“十四五”时期,赤水市将利用区位优势,当好遵义市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挺进长江经济带的“先行官”,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遵义日报 徐飞 肖时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