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金沙县人民政府网消息:金沙县委、县政府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按照“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的要求,狠抓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奋力实现工业大突破、城镇大提升、农业大发展、旅游大提质。今天起,本台将开设“牢记嘱托 走好贵州新时代长征路”专栏,全面展示金沙在“四新”“四化”等方面进行的积极探索和取得的业绩。
“十三五”期间,金沙县建成高标准农田17.05万亩,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生产效能不断提高,有效推进了全县农业现代化进程,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近年来,金沙县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切实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昔日许多低效田变成了“旱能灌、涝能排、水土留得住、农机能进出”的高标准农田。仅2020年,金沙县就投资4.45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3.75万亩。
在平坝镇三岔村菊花基地,以前让当地村民苦恼的河沙地已经看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整齐划一的大棚、完善的农田配套设施,吸引了企业前来发展产业。
高标准农田建设,让三岔村村民切实感受到了现代农业带来的好处。农田防灾抗灾减灾能力得到增强,农田基础条件和耕作条件得到了改善,生产效能明显提升。
走进岩孔街道东光社区乡村振兴高效现代农业产业园内,2600多个大棚次第排开。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改善了园区生产基础条件,提高了农田综合利用率,增加了农民及集体经济收益。
三岔村的菊花基地和东光社区高效现代农业产业园,正是金沙县通过建设高标准农田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一个缩影。
十三五期间,立足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和坝区建设要求,确保高标准农田项目顺利推动,金沙县建立完善了党政领导、部门联动、群众参与的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体系。采取“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项目区土地流转率由8%提高到62.5%以上,新增种植业产值5.1亿元,农户增收3.78亿元。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项目区建成5块样板坝区、15块达标坝区,辐射带动18万亩有机高梁、20万亩商品蔬莱等优势产业发展壮大。高质量推进农田建设,加快了农业现代化步伐,实现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梁云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