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传英和母亲的锦绣人生。 |
“妈,阿仰他们的衣服绣好了没?”“喂,阿仰,我从北京回来了,你们的衣服也做好了,麻烦喊大家来拿去,不耽误姊妹节的表演。”4月23日,走进台江县苗族姊妹街,在浩邓苗族民间博物馆,绣娘石传英挂了电话迎了出来。一回到台江便打电话联系客户拿货。
在接受记者采访期间,又几个电话打来。趁石传英忙的时候,记者仔细打量博物馆里的装饰,有一面墙壁都是荣誉证书和荣誉牌匾。“这些都是参加妇女手工技能大赛获得的奖,我这几天才带和绣娘姐妹们一起绣的精美苗绣到北京参加世界顶级时装发布会来,明后天又到台江姊妹节了,客户等着拿货。”
荣誉墙就是石传英刺绣技艺实力最好的证明,聊到她和母亲最喜爱的刺绣,石传英娓娓道来。
“在老家施洞,作为苗家姑娘,不会刺绣是羞愧的事。”石传英说,从8岁开始,她便跟妈妈学习刺绣,母亲把所有的技艺都毫无保留地教给了她。有了严格家传技艺,加上耐心苦练,石传英进步非常快,也成了当地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苗绣代表性传承人、台江县浩邓民族银饰刺绣有限公司负责人。除了绣苗族服饰,她还研究开发了工艺包、围巾、笔记本等系列产品,深受国内外客人的青睐。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当地苗族同胞只利用刺绣这门技艺装点衣服和生活用品,未曾走出大山。1988年春天,石传英的母亲杨仰九不甘心这门世代相传的手艺藏在深山无人识,她开始收集村寨周边绣娘的绣品,到乡镇集市叫卖。
“我不认字、不会说汉话,我是第一个走出村寨,到乡镇集市上卖绣品的绣娘。”杨仰九一边包装即将出售的绣品,一边回忆,那时候,乡镇集市几乎没人卖绣品,自己的生意还可以,一天下来能卖10多片,周边十多名绣娘也挣到钱。
成功迈出第一步后,杨仰九尝试与当地客商合作,开始按订单制作绣品。“由于破线绣制作工艺复杂,就算手法成熟的绣娘也需要花费一周左右的时间才能完成一件小样,只靠我们村里几个绣娘根本做不完。”杨仰九说,她不仅在周边村寨发展更多绣娘一起赶制订单,还在各个村寨收集绣片。遇到订单多的时候,石传英放学回家后,也跟着母亲赶制订单,她想帮助母亲多做点,好好学习刺绣这门技艺。
“尽管母亲的生意一天比一天红火,但是所对面的顾客群体都是本地人或者收藏爱好者,外界的人并没有真正知道我们有很多漂亮的刺绣服饰和绣品。”石传英说,我想让苗绣走得更远,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我们的传统技艺。
2000年,石传英便尝试到贵阳,甚至云南、四川、广西等周边省区销售。同时,她带着当地绣娘,积极参加澳门国际贸易投资展览会、多彩贵州文化艺术节非遗展示、贵州省“巧手脱贫锦绣圆梦”妇女手工技能大赛等活动,参加贵州省民族银饰刺绣艺术传承人高级研修班、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三送一帮”西部三省女性手工艺骨干培训等。
十多年过去了,她带着绣娘们跑遍了大半个中国。“外面的市场更广!”她说,通过与别人作品对比,发现传统技艺除了能应用在传统的民族服饰外,还与包包、围巾等实用性较强的商品融合,而且市场很好。
回到家乡,她把十多年走南闯北看到和学到的经验运用在家乡的刺绣上,2016年,在台江县注册成立台江县浩邓民族银饰刺绣有限责任公司,专注于研发、设计、加工破线绣的延伸产品。“我们既自主研发一些产业,又能根据客户需求设计图样,不少顾客常常批量下单定制抱枕、茶服、茶席等产品。”她说,现在她们靠着这门手艺,研发一系列实用性强的新产品,一年差不多有200万元左右收入,并且带动当地300多名绣娘就业。
2018年,受全国妇联之邀,贵州省妇联带领贵州名绣娘石传英登上了人民大会堂三八节中外妇女招待会的舞台,得到中国妇女报的大力宣传。这次机遇给她带来了与意大利著名时装公司合作的良好机会。
2019年7月初,意大利OTB集团有意于将苗族刺绣文化与时尚进行交融开发新的时尚商品。该公司领导看过石传英的报道后,主动联系上了石传英,并于7月中旬带领意大利OTB集团设计人员到台江对石传英的公司进行了考察。
两个月后,意大利客人再次来到石传英的公司和施洞镇,考察了公司的刺绣技艺和绣娘储备情况。一周后,意大利OTB集团和石传英的公司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决定共同开发苗绣产品。
2019年10月9日,两家公司就苗绣合作项目的绣片种类、型号、用线标准进行了协商,决定2019年先期开发包括衣服、鞋子、包包等苗绣产品17款,订购绣片1882张,订单金额120万元;2020年开始大货订单,预计金额将达1000万元以上。
为了保证产品质量,石传英特意到深圳荣利达线业有限公司订购了色牢度较高的品牌人造丝线,并对17款苗绣产品进行打样寄给意大利OTB集团确认。
2019年11月5日,台江县浩邓民族银饰刺绣有限责任公司开始召集绣娘到姊妹街绣花。2020年1月20日,石传英和绣娘们顺利完成开发推广阶段的120万元订单。期间,共有260名绣娘参加了这次苗绣合作项目,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8人。发放绣娘工资27.6万元,绣娘日工资达100元左右。石传英开发的苗绣产品也从此打入了欧洲市场。
一针一线,走向世界。石传英告诉记者,她将传统的苗绣、银饰文化和民族元素融入到旅游产品中,并已经成功开发了苗绣工艺包,苗绣围巾,苗绣文化用品等系列产品,古朴而又时尚,唯美而又实用的旅游商品深受到国内外客人的青睐,作品在省、州、县多次得到专家的好评。
离开石传英的公司,我站在台江姊妹街头,望着来来往往的游客,很难想象这些曾经被藏于大山的技艺通过石传英杨仰九母女的努力,一次次创新研发,吸引各地客商、游客纷沓而至。(文/图 余天英)
石传英和母亲的锦绣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