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党史 行贵州·天眼记者带你打卡 | 探访娄山关

2021年04月14日09:31  来源:贵州日报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在前去探访娄山关的路上,我们一直很好奇,到底是怎样的一座山会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又是怎样的场景会让毛泽东同志当年咏出这样磅礴的诗句来?从遵义市区驱车一小时后,我们来到位于汇川区板桥镇的娄山关,开始这段探访之旅。

踏着青石板山路登上观景平台,远望四周,山峰耸立,地势陡峭,中间两座山峰相连,形成一道狭窄的隘口。其东侧为悬崖绝壁,西侧则是高山峻岭,清晨的云雾缠绕在千峰万仞间,直面清风便能感受到娄山关的磅礴之势。观景平台所在地实为小尖山山顶,山顶现仍然留有碉堡残痕,石碑上镌刻着“遵义战役·娄山关小尖山遗址”,抚碑望众山,不得不让人感叹峰之雄奇,山之伟岸。但到达观景台并不是这趟旅途的终点,随行的解说员告诉我们,“想要识得娄山关‘真面目’,光感受气势是远远不够的,还有许多值得用心触摸的地方。”

跟着解说员的脚步,我们从小尖山走到长空桥,再从长空桥走到摩崖石刻,经过了有《忆秦峨·娄山关》中“长空雁叫霜晨月”诗词意境的雁鸣塔,那是景区结合中国古代建筑亭、台、楼、阁、塔等标准新建了娄山十景之一,也看过了位于大娄山脉中段的西风台,那里是观云海、听松涛、赏夕阳的好地方,这些雅致的建筑为娄山关增添了几抹诗词的朦胧之美。四月的娄山关焕发出勃勃生机,山间的丛林里新绿茂密,沿途的花儿也绽放开来,有宁静祥和之美。但美丽的春景似乎并不唱“主角”,这里发生的故事和走出去的人更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娄山关地势险要,历来乃兵家必争之地。1935年1月,为确保主力部队在遵义的休整以及遵义会议的安全召开,中央红军首次夺取了娄山关。会议过后,因土城一战受挫,毛主席当机立断,一渡赤水,放弃与红四方面军会合,摆脱国民党军围追堵截,由云南扎西转头东进,二渡赤水,重新向遵义进军。途中红军再夺娄山关,二进遵义城,共歼敌两个师、八个团,俘敌3000余人,取得了长征以来首次大捷。

86年过去,如今的娄山关硝烟不再,但红军战斗过的战壕、留下的弹坑仍旧诉说着那段烽火岁月和那些不屈不挠的英雄。在瞻仰红军战斗纪念碑时,我们认识到一位名为钟赤兵的勇士。1935年,21岁的钟赤兵任红三军团十二团团政委,在攻打娄山关的战役中,他的右腿负了重伤,血如泉涌,却仍坚持指挥战斗,奋力拼杀。因没有及时救治,他被子弹击中的腿骨在战斗中扭碎了,不得已只能进行截肢手术。后来由于伤口不断感染、恶化,短短半个月内,在没有麻醉药品的医疗条件下,他经历了三次常人难以想象的截肢,可就算这样,他仍拒绝了部队希望他留在当地养伤的请求,怀着对革命坚定的信仰,钟赤兵仅靠一条腿便走完了漫漫长征路。

听完英雄的事迹,我们感动不已,也感受到“用心触摸”的意义所在。娄山关陡峭险峻,但总有人为了坚定的信仰可以爬过陡坡、踏过泥泞,向着光明奔赴而去。关山万千重,山高人为峰,如铁的雄关、如铁的征程,终究会在如铁的意志、如铁的精神面前化为坦途。“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看着眼前直指苍穹的纪念碑,这两句诗变得清晰生动,在我们的脑海中越发明亮起来。在风雨如磐的长征路上,崇高坚定的理想信念,激励和指引着红军越过一个个“娄山关”,如今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人们也将越千山、过万水,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参观完娄山关景点,我们在下山的路途中经过一片树林,解说员告诉我们这些树还很“年轻”,是上个世纪70年代种下的。有趣的是,那些树整齐划一、成行成列并排着,看上去高大挺立,“正直”不已,就像安守在娄山关的英雄们一样,默默护送着下山的人。(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曹雯 赵相康 向秋樾)

(责编:吴锋、陈康清)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