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解码将军山小学的“红色基因”

2021年04月02日08:40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萧克将军为将军山小学题写的校名纪念碑。吴贵荣摄
萧克将军为将军山小学题写的校名纪念碑。吴贵荣摄

4月1日上午7点40分,在大方县东关乡将军山农发行希望小学,校园里响起了红军集结号,298名身着军装的学生迅速向教学楼集中,有序地跑向各自的班级,3分钟后又响起了冲锋号,上课正式开始。

“一直以来,我们将中国人民解放军标准军号作为学校的铃声。”学校校长高良远说:“比如早晨用起床号、预备铃用集结号、上课用冲锋号、早操用出操号、下课和放学用收工号,学生已经形成一种习惯,不论哪种号,听号声就知道他们要做什么。”

这只是该校将红色基因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的表现之一。在校任教19年的老教师赵远红介绍,长期以来,学校特别注重学生的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始终坚持以传承红色文化为主基调,建设了国防文化长廊和红军历史长廊,开设红色教育思政课,在教育中给学生讲红军光荣的革命史、辉煌的战斗史,每日穿红军服唱校歌《红军小学之歌》和红歌,自觉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

“学校位于将军山之役纪念碑下,是当年红军二、六兵团萧克将军曾经指挥激战过的地方,萧克将军对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始终给予了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除了亲自题写校名外,还准备了相关图文资料,建立‘将军山战役’陈列室。”学校教导主任崔孟举说:“为了讲好将军山战役的历史,我们除了培养学生为志愿讲解员外,还不定期的邀请寨里的越战老兵陈绍如给全校师生上党课,薪火相传,让红色基因融入师生血脉。”

偏远的将军山原本没有学校,1934年建成通车的毕节地区第一条公路清毕路在这里穿过。1977年,生长在将军山下谢家寨的赵吉秀从大方师范学校毕业,以自家房屋做教室,为17个孩子当起了老师,让红色基因有了传承之地。

年复一年,孩子慢慢增多,赵吉秀家里3间房中的2间都做了教室。赵吉秀向县政府、县教育局申请建校。1990年1月,县里出资2万元选址七家田村修建将军山小学的简易校舍。2003年5月,从北京调任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贵州分行的李光到将军山考察。“我感受到了革命精神的力量,也看到了老区的贫穷落后。”回到省分行,李光向同事们谈起将军山之行的感受,并提议以援建将军山希望小学为突破口,为改善贫困地区教育承担一份义务。

这一提议很快得到响应。全省农发行职工踊跃捐款35万元,农发行总行支持15万元。2005年春季,将军山农发行希望小学动工,8月26日正式落成,为将军山小学新建教学楼、校门、操场、升旗台。农发行省分行机关、省分行营业部等部分职工则对小学100名贫困生结对帮扶,每年资助学费1.6万元,并招募高校老师或同学志愿赴将军山小学支教,帮助当地老百姓打了一场击溃愚昧与贫穷的“新战役”。

2013年10月22日,毕节军分区敖卫司令员、张平政委率队进行“重走长征路”拉练活动时宿营将军山小学,决定军民共建学校。次年5月签订了《军民共建协议书》,投资10万元修建了“军民共建校史馆”,从此拉开了军民共建的序幕。截至目前,毕节军分区先后投资140余万元,帮助将军山小学建设了足球场、购买了红军服装、教学用品和饭桌等设施,为全校师生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现在,将军山小学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完善,由县教育科技局建设的新教学楼即将建成,学校师生也由组建之初的18名发展到309名,学校旁边建成了大方县第一条过境高速铁路成贵高铁大方站、大方县第一条过境高速公路杭瑞高速和在建的七星关——大方同城化重点项目同心大道,昔日这片红军长征取得战役胜利的苦寒之地,已规划为大方县新城范围,建成了今朝的村强民富之地。

“革命年代已经远去,如何让现在的孩子理解红色精神是开展红色教育的关键。”学校少工委主任张俐说:“让孩子们主动了解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不能光靠枯燥的说教。为此,我们每逢清明节、建军节、建党日、国庆节等重要纪念日,便组织开展课外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富有趣味性和参与性的主题教学活动,让孩子们在体验中了解革命故事,自觉传承红色精神。”(吴贵荣)

(责编:顾兰云、陈康清)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