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口怒溪镇:春雨润万物 农忙正当时

2021年03月29日18:15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茶农摘采茶叶一角
茶农摘采茶叶一角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随着天气逐渐回暖,走进怒溪镇,放眼望去,山上、坝下、土埂上、田地里四处洋溢着奋斗的味道,呈现出一片忙碌的景象。

人勤一偶 丰收一片

欲乘长日勤春耕,山上坝子轮作忙。怒溪镇田坝溪村山高坡陡,耕作基础条件相对薄弱,但在这不足百亩的山区坝子里,村民们却一刻不闲。

沿着田坝溪村产业路往洞湾组方向望去,进入眼帘的是三五成群的群众正在翻犁、拔菜头...忙碌的身影。“我们刚刚收完花菜,现在抓紧时间翻耕、蓄水,为下一轮种植辣椒种植做好准备。”戴着口罩的村民黄昌文边说边劳作。

“我们的山上集中连片的土地少而小,十分珍贵,只有紧盯市场需求,坚定不移地调优调好结构,老百姓增收致富脱贫奔小康才更有保障。”该村负责人莫乔友说道。

这样的忙碌景象,在三月里的怒溪大地随处可见,也是当下特殊时期该镇坚决打响春季农业生产的生动缩影。

田坝溪村国土面积14亩,其中耕地4000亩,林地14000亩,荒山3000亩。全村辖8个村民组,227户1132人。“致富能人、大户带头发展产业,唤醒沉睡中的资源,把村闲置的土地进行二次利用,即能增加就业岗位,又能增加贫困户收入。”谈起种养殖的发展,该村党支部书记黄前高信心百倍。

猕猴桃,大产业,连片坝区有特色、上规模、高质量、高效益。在郑家屯坝区,千亩土地沃野新绿,排排猕猴桃长势喜人,田间地头生物拉链的“固定线”成为猕猴桃的“助长杆”。

这不足500亩的山区坝子里,村民们却一刻不闲。

“我们刚刚收完花菜,现在抓紧时间翻耕、播种,铺上地膜为下一轮种辣椒做好准备。”戴着口罩的村民郑平边说边劳作。

截至3月20日,该镇各村(社区)以坝区为主阵地,全力推进春耕生产,春播落实进度较好。已落实春播面积2000余亩,同比增长5.71%。已落实马铃薯种植2029亩,计划落实水稻、玉米等常规农作物3450亩,水产养殖500余亩。

企业进村 农民变身

人勤春来早。涌动山上山下之间的一波波“秋潮”,奏响了河口村春耕生产的“冲锋序曲”。翻土、施肥、播种、填埋......,在河口村的田间地头、荒山上,随处可见村民忙碌的身影,四处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一场乡村振兴的战役正如火如荼的开展。

河口村位于怒溪镇西北部,国土面积12.74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2250亩,林地面积16000亩。全村辖20个村民组12个自然寨,共637户2520人。

“现在在家门口就业,120块一天,还管中餐,干起活来劲得很。”河口村沈家洞组63岁的沈世忠一手叼着烟,一肩扛着树苗满怀喜悦的说道。

“我们在这里务工,发工资准时得很,从不拖欠。”该村凯里沟组严花妹数着刚发工资所得崭新的钞票,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她说,以前他们一家一直在浙江打工做工艺品。今年回家过春节,看到近几年家乡发展得如此好,变化得如此快,产业也发展起来了,工厂也建起来了,两口子就留在家门口务工,既可以赚钱,还可以照顾家庭,一举两得。

近年来,怒溪镇紧扣省委、市委产业结构调整“八要素”和县委“3+2”产业结构调整的靶心,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贫困户”的模式,2018年引进贵州梵天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投入资金1200万元,整合财政扶贫资金和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240万元,在河口村培育栽培梵净山仿野生铁皮石斛。2021年预计完成大棚室内无土立体式栽培铁皮石斛44万丛(约地面栽培500余亩),产值近120万元。2020年引进“中国密都”产业项目,总投资20008.68万元,该项目建造10000平方米溶洞储藏蜂蜜空间,目前一期建设已竣工,建成后将成为怒溪镇第一个上市公司。

截止目前,河口村辖区内提供长期就业岗位50个,临时务工400余个,人均增收6000元以上。

茶兴一方 致富有道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春茶吐新芽,采摘正当时。3月18日,走进怒溪镇骆象村省级扶贫示范茶业园区,500余名茶农正忙着采茶,一片繁忙而快乐的景象。“摘茶青一天有150—200元的收入,按此计算,一季茶叶摘下来,足够一家老小半年的基本生活开支。”骆象村茶农刘爱花高兴地说。

怒溪镇骆象村全村国土面积22.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890亩,林地19000亩,荒山3900亩,辖24个村民组,1076户4286人。“骆象田大丘,三年两不收;一到冬天无事做,围着火坑烤红薯;合作医疗收不齐,开学时季锁眉头。”这是骆象村未种植茶叶窘迫的真实写照。

“八山一水一分田”一直以来都是怒溪镇的真实写照,山多地少,他们祖祖辈辈种的是玉米、洋芋、水稻“老三件”,尤其是旱地种玉米多,效益很低。产业不兴,腰包不鼓,农业产业机构落后,农民思想觉悟落后,贫苦的藩篱无法跨越。

穷则思变,变则通。该镇抢抓2008年产业结构调整机遇,在骆象村、河口村、地楼村、棉花村等村(社区)行先大力发展茶叶产业,就此该镇步入发展茶业的快车道。到目前,绿茶种植面积已达30000亩,仅建档立卡户种茶面积就有1546亩,亩均收入5500元,已经实现人均1.3亩茶,正逐步向人均1.5亩茶的目标迈进。同时,该镇有绿茶加工厂5家,生产流水线6条;碾茶加工厂4家,生产流水线4条,并与贵茶集团签订长期收购合同,形成了良好的茶叶种植、管理和收购环境一体化模式,为茶农增收提供了技术保障和市场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茶兴一方”正在怒溪成为现实。“小茶叶也能种出大产业。”镇党委书记杨坤说,怒溪“优势在茶、特色在茶、出路在茶、希望在茶、成败在茶”,怒溪实施茶叶为中心的“全面融合发展”思路,让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依靠茶叶这株宝树脱贫、增收、致富。

截至3月20日,该镇新移栽茶叶800余亩,茶业加工厂茶青收购3.6万余斤,实现茶农增收约160万元,其中建档立卡户实现增收80余万元。(图/文 樊 飞)

(责编:顾兰云、陈康清)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