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乡场 赶出乡村旅游新业态

2021年03月12日08:36  来源:贵州日报
 

经过时空的演化,而今的乡场在保持原有交易特质的基础上,又添了一缕现代气息——乡村旅游。作为新时代旅游空间开拓的载体,乡场呈现出来的,除了老百姓所需物质生活的售卖品,还有一些属于精神生活层面的片段:喧嚣热闹的氛围、亲切和谐的交谈。在贵州,从黔北到黔南,从黔东到黔西,每个乡场景象不同,风物迥异,特色鲜明,旅游新业态呈现出来的气象日渐蓬勃。

“乡场+旅游”活力四射

300多名自驾爱好者从贵阳出发,走进雷山大塘苗寨,看歌舞表演《西江盛典》,赶乡场体验制茶;然后辗转从江欣赏加榜梯田美景,赶乡场购山货。这样的旅程,“乡场”是一个跳脱不开的关键词。

2020年6月,在从江县加榜乡百里梯田旅游景区启动的贵州“赶乡场”旅游新业态启动暨加榜“乡乡集市”开市活动,意味着贵州新兴的旅游扶贫探索模式进入到一个崭新阶段。这场主题为“促进山地经济、造福山地民众”的活动,旨在为村民和游客之间搭建一个交易、交流、沟通的平台,村民的劳动成果如土特产、手工艺产品、旅游文创产品、编织与过程劳作、住宿、农家乐经营服务类项目,都可通过场坝在第一时间呈现在游客面前。游客在情景式的游购吃过程中,新鲜的旅游感受激发其好奇心、向往情。这一模式,丰富了乡场的内涵,拓展了旅游的外延,彰显出“村民有增收,游客有收获”的双赢效果,“乡场+旅游”活力四射。

加榜梯田是从江县旅游的一张鲜亮名片。这个被誉为“世界第三大梯田”“中国农耕文化的活化石”的景点所蕴含的乡愁元素,导出了“赶乡场”的发展思路。

让脱贫攻坚促进农民增收、满足旅游新消费市场需求的蓝图兑换成可以触摸的现实,把“赶乡场”打造成覆盖全省的旅游产品体系,探索文化体验式乡村旅游新业态,是主办方的齐观共识。如今大半年过去,这一计划正在全省大范围内有序推进。

瓮安猴场一直以来都是商贾云集,皮匠行、粮油行、篾匠行、布行、盐行、酒行、药号等传统行市各成体系,特色鲜明。瓮安县依托草塘乡场,在附近修建了有戏楼、客栈、酒肆、店铺、土司楼的古邑景点,人们到草塘即可赶乡场,还可到古邑看戏逛街品美食,一举两得。当乡场与旅游嫁接在一起,一个热闹繁荣的旅游胜地便呼之欲出。

“赶乡场”对旅游产业拓展到底有何魅力?贵州旅游协会旅行社及门店分会会长朱曦剖析说,“赶乡场”这种传统的乡土文化,正在吸引着更多城市游客开展乡村旅游。赶场是农产品、手工制品的交易平台,也是城乡居民互动、情感交流的舞台。从游客需求的角度来看,市场巨大。他认为,通过搭建平台优势,打造以“赶乡场”为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对贵州乡村产业发展有着积极的助推作用。

让游客找到熟悉的感觉

在黔北避暑,对于重庆市民来说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桐梓、道真、正安、绥阳、仁怀、播州等地,是“渝客”夏季落脚的地方,而乡场在避暑季中的“扮相”,别具一格。

每年夏天,桐梓县九坝镇山堡村那条仅一公里长的乡场街道上,到处都飘荡着重庆话,热闹非凡的景象让人感觉置身于重庆。而那些操着重庆话的人,百分之百是从重庆市区来贵州避暑的市民,与重庆比邻的桐梓,显然成了重庆的一个超级纳凉区。连续几年的夏季,每季至少有5万游客来九坝镇山堡村享受清凉,642家乡村旅馆家家爆满。

重庆游客在九坝避暑期间,只要遇到赶场天,都喜欢到乡场里看热闹,买东西,感受贵州山乡集市的另一番风情。让重庆游客感到爽心的是,在这里可以买到正宗的农产品,用游客陈群的话说:“那些农产品买到手的时候,还可闻到泥土的味道。”心血来潮,有人还可买些甑子、簸箕、刷把等物件,待到暑季结束便带回重庆。

与九坝比起来,桐梓县的尧龙山有过之而无不及,单是2019年夏季,就接待避暑游客6万人次,其中绝大多数来自重庆。每逢赶场天,尧龙山场坝简直成了一个重庆场,来来往往的人讲着相同的话,不熟悉的变得亲切,未见面也是自来熟,大家都是来避暑的,在乡场遇见,都快乐无比。

重庆市民魏元明避暑期间赶乡场的初衷很简单:在乡场上不仅可以买到喜欢的辣椒、豆子等农产品,更能真切地感受到贵州人的市井气。对于长期住在大都市里的人们来说,能在贵州的乡场上体验异乡风情,感受是不一样的。不管是买农产品,还是品味当地俗世,给人的感觉总是别开生面。

重庆人到贵州避暑始于2003年,仅2019年,重庆到桐梓避暑的游客就有20多万人,松坎、高桥、官仓、花秋等地的乡场,几乎都是重庆口音。

在国际山地旅游联盟执行秘书长、贵州旅游协会会长傅迎春看来,“赶乡场”模式不仅能够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活力,更为拓宽旅游发展空间提供一种探索思路。全省约有1700个集市分布在贵州各地,按照6天一次乡场来算,全省一年约有10万次乡场。他说,这些生生不息、深受百姓喜爱的乡场就坐落在景区周边或旅游线路上。把赶乡场与旅游线路结合起来,让游客增加旅游体验,让新鲜农产品装满后备厢,这既能吸引游客,还能激活乡村经济。

打造全新业态“赶场村”

春节前夕,位于都织高速公路旁的龙里县龙门小镇的“赶场村”建设工地,依然一派火热的景象,工人们正在忙着绑扎钢筋、浇灌混凝土等。这个被称为“贵州综合文化旅游体验地”的所在,将在来年春夏之际开业迎客,再现赶场场景,贵州又将添一个“赶场旅游”打卡地。

“赶场村”业主、贵州醉苗乡餐饮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老凯俚酸汤鱼负责人丁文建介绍,“赶场村”将充分融合贵州民俗文化、特色美食美酒综合体验、特色食材销售等内涵于一体的实体体验地,让游客在赶场的过程中品尝贵州美食、购买贵州特产,感受贵州的“乡情、乡景、乡味、乡音”。

“无中生有”的“赶场村”,在形态设计上已超出传统的乡场:依托大数据智能手段,自主设计APP,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打造贵州农产品特色品牌,让企业与贫困地区建立长期稳定的直供直采合作关系,促进我省餐饮业、农业、食品加工业等行业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发展。“赶场村”汇集贵州88个区县市的美食,游客可在此处买到开阳菜籽油、遵义辣椒、凤冈茶叶、黑毛猪肉、高山小黄牛、天麻、刺梨等农产品。据了解,“赶场村”将打造主力店铺50余家,各家店铺通过现场制作工艺展示和销售相结合的形式推销产品。

经历剧烈变革的贵州旅游业如何高质量发展,是贵州旅游产业面临的课题。将乡村旅游和赶乡场体验式旅游进行“组装”,带动旅游业和地方经济的共同发展,这一探索之举深含创新之意,具有良好的示范效果。贵州有无数乡场,把乡场整合起来做成一盘“大蛋糕”,乡村旅游将更显魅力。(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陆青剑)

(责编:陈晶晶、陈康清)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