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车间工作忙 美好生活有希望

——贵州推进扶贫车间建设让群众实现就近就业

2021年03月03日08:28  来源:贵州日报
 

春节刚过,在沿河自治县思州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铜仁高新区配宝新能源科技沿河电子组装扶贫车间,工人有的生产电风扇零件、有的生产充电器零件,一派繁忙的景象。

“这里要拧紧点,通电运行后才不容易坏,安全一点。”车间管理人员周娟正在给工人讲解小电风扇生产注意事项和要点。周娟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搬迁后家庭开支靠夫妻二人打工维持。“去年因为疫情,加上有小孩要照顾,过完春节我就留在家里,没想到也能找到这么好的工作。”周娟以前一直在深圳的工厂打工,对厂里管理模式比较熟悉,加之她比较年轻,有文化,人也机灵,现已被提拔为车间管理人员,每月固定工资3000元。

在贵州,像周娟一样,通过扶贫车间圆了家门口打工愿望的搬迁群众还有很多。

“十三五”期间,贵州全面完成易地扶贫搬迁任务,192万人挪穷窝、换穷业、断穷根。为解决搬迁群众就业问题,各地因地制宜,建设扶贫车间,通过开展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帮助搬迁群众实现就近就业增收。目前,全省搬迁劳动力家庭一户一人以上就业率已达100%。

住上好房子 挣到“红票子”

“上楼住新房,下楼把活干,党的政策好,脱贫奔小康。”在水城区海坪街道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扶贫车间里的工人在生产线上有条不紊地忙碌着。黄维茂一边干活,一边用顺口溜夸赞好日子。

黄维茂一家4口搬迁后住上了新房,孩子读书方便了,社区通过岗前培训,将黄维茂安排在扶贫车间打工,“现在家里一年收入是以前的两倍多。”黄维茂粗略算了一下说。

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海坪街道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积极引进手工制品加工项目,结合群众个人意愿及特长,帮助其实现就近就业。

“针对一些思想比较落后的搬迁群众,党员干部还将培训课堂‘搬’到家里,手把手传授技能。”海坪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说。

扶贫车间工作忙,美好生活有希望。让搬迁群众在家门口成为车间工人,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贵州各地以“党建+”为抓手,充分发挥党委、党支部和党员在脱贫攻坚中的引领作用,探索“党建+扶贫车间”模式。

黎平县以“党建+扶贫车间”为载体,引进246家劳动密集型企业,吸纳就业人员12466人,其中贫困户和生活困难的群众约6000人。

在务川自治县,各级党委政府积极落实就业扶贫车间创建政策,鼓励、支持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截至去年底,全县6个移民安置点共入驻扶贫车间31个,为2000多名搬迁群众提供了就业岗位。

党建领航,致富有方。全省各地抓实抓好扶贫车间引入、规划、建设、推广等工作,帮助不便外出或就业技能不高的搬迁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积极探索“居家就业、脱贫致富、乡村振兴”新路子。

引进大企业 建起小车间

“这些是发往浙江、广东的小挂饰,我一天可以做700多个,一个月能挣2000多块钱。”走进荔波彩道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荔波县小七孔镇村民李元珍正给小挂件上色。

“这家让深山里的群众拿起画笔,绘出七彩幸福生活的公司背后,是一个广州和荔波牵手的帮扶故事。”车间负责人陆源全说。

2019年,荔波县引进广州彩道集团传统手工小饰品产业中的彩绘工序项目,成立了荔波彩道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得益于此,部分村民放下锄头,拿起画笔,变身“上班族”。如今,广州彩道实业已在荔波投入200多万元建设扶贫车间,吸纳劳动力200余人。

充分把握东西部扶贫协作机遇,贵州把党建引领优势转化为组织动员优势,聚焦产业扶贫和转移就业扶贫,因地制宜从东部城市引进劳动密集型产业项目,做大做强扶贫车间,开发就业岗位。

宁波市海曙区在贞丰县9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成14家扶贫车间,带动800余名贫困户就业脱贫,创造经济效益超3500万元;在山东省胶州市的大力支持下,镇宁自治县建成56个乡间扶贫车间;

……

“十三五”期间,贵州持续深化山海协作,主动对接东部对口帮扶城市,引进资源,在贫困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扶贫车间,吸纳就业4.96万人,其中贫困人口2.04万人,深化就业扶贫协作模式。

增收有保障 生活大变样

戴上耳机,盯着屏幕,坐在电脑前校对来自科大讯飞的语音输入结果,这是贵州各地易地搬迁群众从未想过的全新就业方式。

2020年以来,广州市天河区在大方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奢香古镇开展“互联网+”的新型扶贫车间试验,将语音转文字等技术含量较低的线上劳动密集型就业岗位引入大方,依靠一根网线、一台电脑,让搬迁群众在短期培训后实现就近就业增收。

同样,在从江县西山镇小丑村,通过省农行驻从江帮扶团队的牵线搭桥,当地依托“农银e管家”,探索出“建设一个扶贫车间、创办产业发展和技术培训两个基地、打造一个电商平台”的“121党建扶贫”模式,将扶贫车间产品和优质农产品纳入“农业银行扶贫商城”,同时,积极探索直播带货模式,助力农产品远销全国各地。

创新“互联网+”模式,惠水县断杉镇依托村级电子商务扶贫服务站点,积极探索“互联网+扶贫车间”模式,打造“一村一品”,拓展销售渠道,实现效益线性分配、风险逐级分担;同时,借助电商这一新兴业态,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激活农村发展潜力,打造新型“造血式扶贫”。

贵州各地结合实际,积极引进新兴产业企业,建设智慧扶贫车间,打破传统扶贫车间在物流、产业链方面的局限,不仅实现了资源互补和可持续发展,还把就业机会、脱贫技能带到了搬迁群众家门口,让群众在变身新型产业工人的同时,在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也更有方向、更有奔头。(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华姝)

(责编:郜林筱、陈康清)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