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溪黔陶:因地制宜种香葱 拓宽群众致富路

2021年02月26日20:20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当地村民正在分拣香葱。王幽然摄

拣葱、清洗、打捆……春节刚过,贵阳市花溪区黔陶乡马场村的村民们就闲不住了,他们趁着天气晴好,抓紧采收小香葱,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

“当前正是香葱丰收时节,每天有上千斤葱从这里销往省内外各大蔬菜市场。”马场村村支书杨盛洪自豪地说,黔陶香葱因葱白长、葱皮厚、香味浓,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已经小有名气。近年来,黔陶乡因地制宜,不断扩大香葱种植规模,畅通供销渠道,让黔陶香葱走上了更多消费者的餐桌。如今,小香葱已然成为当地百姓增收致富的大产业。

坚持因地制宜,精准谋划富民产业

黔陶乡耕地肥沃、水源充沛,极度适宜农业种植。但受传统观念影响,村民长期以种植土豆、玉米等农作物为主,土地产出收益较低。

当地村民正在分拣香葱。王幽然摄

上世纪九十年代,骑龙村村民尝试种植的香葱受到市场欢迎,黔陶乡党委、政府工作人员在多方了解香葱的发展前景后,便积极鼓励各村村民种植香葱。然而,因缺乏技术和经验,村民们并不“买账”,依旧大量种植传统农作物。

“骑龙村、马场村和赵司村地势平坦、气候凉爽,适宜香葱种植。”2002年,黔陶乡邀请贵州大学和贵州省农科院的种植专家结合当地地形、气候及土质特点,研究编制黔陶乡香葱产业发展方案。

当地农户正在采收香葱。王幽然摄

有了顶层设计,如何让村民改变思想观念、打消顾虑便成为香葱产业能否发展的关键一环。为引导村民种植香葱,黔陶乡按照“党委主导、农民主体、协会推动、部门联动、共同推进”发展模式,成立了香葱产业工作领导小组,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指导意见和相关扶持政策。同时,由村干部、党员和致富能人带头,帮助村民算清经济、成本、劳力和收入“四本账”。另外,为解决村民种植香葱面临的技术难题,花溪区农业农村局技术服务队还将全乡分为3个片区,每个片区选派1名农技干部,采取蹲点服务模式深入村、组及农户家中,为香葱种植、管护等环节制定专业标准,提供技术指导。

“各项暖心举措逐渐打消了群众顾虑,看到有人试种挣了钱,村民们便开始效仿,黔陶的香葱产业也慢慢发展起来了。”黔陶乡政府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全乡香葱种植面积达3500余亩、总产量7000余吨、总产值5600余万元,1100余户4500余名种植户人均年收入达1.95万元。

杨章伍正在采收香葱。王幽然摄

完善产销对接,小香葱闯出大市场

“以前家家户户都要起早贪黑拉着葱出去卖,现在省内菜市场的老板没有哪个不知道黔陶香葱,我们就等着批发商上门来收,你说这差距有多大?”作为马场村香葱种植面积较大的农户之一,杨章伍对黔陶香葱销售方式的改变感触颇深。

2016年,常年在福建务工的杨章伍因家中老人去世,孩子无人照料而留在了村里。然而,因在外务工多年,杨章伍对种地并无把握,正在一筹莫展之际,村干部给出了建议:可以种香葱,有专门的技术人员把关。2017年,杨章伍试种了3亩,看着长势喜人的香葱,他打心眼里高兴。但杨章伍怎么也没想到,香葱丰收后销路却成了大问题。“我们每天拉着大量的香葱在市场从早等到晚,最后却只能以最低的价格卖给收购商。”提及过往的卖葱经历,杨章伍连连摇头。

长势喜人的黔陶香葱。王幽然摄

为让百姓种得好、卖得出,黔陶乡围绕香葱销售渠道和品牌营销,组建营销、信息等功能型党小组,为无职党员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提供平台,把寻信息、找销量、跑市场纳入党员晋星的评分内容。同时,注册“黔陶香”品牌,乡党委、政府多次组织外出考察,各村党支部也定期安排人员到周边及外省市场调研,按市场要求进行精细化种植和管理,为各大市场提供优质绿色商品葱,进一步提升“黔陶香”品牌。以合作社为主体,通过实体经营、网络营销、委托营销、媒体营销等方式开拓市场,组建营销网络提高市场占有率。

“经过多方努力,黔陶香葱仅用短短10余年就实现‘提篮小卖’到年销7000余吨。”黔陶乡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香葱产业已经在脱贫攻坚,带动百姓就业和稳定增收等方面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下一步,黔陶乡将通过新建冷库和生加工基地等方式,进一步推动香葱产业化、特色化发展。(王秀芳 实习生 王幽然)

(责编:陈晶晶、陈康清)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