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毕节尝到生态经济甜头

2021年02月03日08:43  来源:贵州日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汪瑞梁 谢朝政

最近,赫章县海雀村村民马金学刚刚大学毕业的大女儿马莉要出嫁了,马金学给女儿买了一辆8万多元的小轿车作嫁妆。消息一传开,就成了海雀村的热点新闻。

“能够买车给女儿作嫁妆,得益于这些年节节攀高的收入。”马金学说,特别是2020年的国储林项目,让他家一下进账7万多元。

30多年前,为了生存,海雀村老支书文朝荣带领村民饿着肚子上山种树,种绿了30多个山头,种下了1万多亩林海。山绿了,粮丰了,大家慢慢吃饱了肚子。2020年,海雀村5000亩林子进入国储林项目,全村共获得补贴611.8万元,满山苍翠的林子,一下子变成了“提款机”。

海雀村还依托良好生态,乘着产业革命的东风,围绕万亩林海谋划发展文章,村民们在林下种植了225亩板蓝根、射干等中药材,建起了100亩食用菌大棚,打造了500亩矮化苹果基地。海雀村还依托文朝荣党性教育基地开办民宿,带动村民吃上了旅游饭。

海雀村从33年前的海拔2300(米),人均年收入33(元),到如今万亩林海价值9000余万元,2020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6200元,村民住上了漂亮的黔西北民居,全村90多户人家买了轿车,有大学生20多人……。

海雀村的发展变化是乌蒙大地沧桑巨变的缩影。近年来,毕节市大力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始终坚持以“113”攻坚战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聚焦“创新发展、同步小康”这一目标,突出“大党建”统领,围绕“大扶贫、大安全、大发展”三个重点,形成了整体联动、协调并进的“系统工程”,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实现全面发展。

5年来,毕节市坚持尽锐出战、务求精准,建立“联县帮乡驻村入户”工作机制,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32.48万人口搬出深山区、石山区,累计减少贫困人口130.16万人,1981个贫困村有序出列,7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摘帽。

基础设施翻天覆地。曾经山高闭塞的毕节,如今变成了“铁公机”立体交通构筑的“高速平原”。毕节飞雄机场直飞21个城市、通达134个城市,成贵高铁穿越乌蒙山,高速公路通车里程981公里。1.12万公里通村路,1.464万公里“组组通”在乌蒙大山间纵横交错,蜿蜒盘旋,串起一个个30户以上的自然村寨,连接山里山外。与此同时,解决了149.77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电、讯等基础设施加速完善。

特色产业风生水起。依托独特的立体气候和优良的生态环境,让毕节农特产品成了“香饽饽”,威宁“三白”畅销往东南亚,织金南瓜加工产品卖到了日、韩等国,纳雍滚山鸡“飞”上了粤港澳大湾区消费者的餐桌……省委擘画的农村产业革命蓝图,在乌蒙大地多彩斑斓。5年来,毕节市农业总产值从507.33亿元增加到753.69亿元,引进、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400家,建立专业合作社7229个,带动贫困户39.6万户。

生态画卷越加亮丽。曾经被视为“生态癌症”的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披上了绿色的新装,参天树木成林。“十三五”以来,毕节率先在全省推行林长制,森林覆盖率从48.04%上升到60%。

民生事业长足发展。5年来,毕节市义务教育发展实现基本均衡,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人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9.2年。人口健康素质大幅提高,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4.6岁。城镇就业累计新增38.49万人,开发公益岗位促进11.65万人就业。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达99.7%。在全省率先实现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全覆盖。

展望未来,毕节市提出“11345”总体发展思路,即:聚焦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这一宏伟目标;始终坚持以“大党建”为统领;突出绿色发展、人力资源开发、体制机制创新“三大主题”;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四轮驱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进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新发展格局、改善民生促进和谐上实现“五大新突破”,全力以赴迈向乡村振兴,迈向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的新征程。

(责编:顾兰云、陈康清)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