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章县河镇乡海雀村村民在村专业合作社产业园学习草菇种植技术。李学友 摄
深冬时节,走进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珠市彝族乡青杆村,由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建起的一个个白色的蔬菜大棚在雪后初霁阳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大棚里种植的蔬菜、草莓等农特产品生机盎然,进入采摘期;合作社特色养殖的肥猪、土鸡膘肥体壮,已开始出栏……珠市彝族乡青杆村党支部成功领办合作社是赫章县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一个缩影。
赫章县河镇乡海雀村专业合作社食用菌大棚基地。李学友 摄
近年来,赫章县坚持党建引领深化改革,通过“四比四看提四力”全面推进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村级集体经济积累得到长足发展,为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夯实基础。
比支书看能力夯实战斗力
群雁高飞大雁领。赫章县通过比素质看党支部书记的带头能力,把讲奉献、讲公心的党支部书记或副书记培养成合作社理事长,在全县建立村集体合作社929个。
赫章县可乐乡专业合作社养殖的可乐猪。李学友 摄
采取村党支部书记轮训等方式比专业,看党支部书记的业务能力,实现村党支部书记从“外行人”到“内行人”的转变,共组织160 名党支部书记到烟台、张家港等地学习,3874名合作社管理人员能力得到提升。
同时,赫章县还将合作社成效与村党组织书记履职能力挂钩比业绩,看党支部书记的管理能力,对带富能力强的39名党组织书记给予奖励,对43名工作不力的党组织书记进行调整。
赫章县六曲河镇专业合作社林下放养的可乐猪。李学友 摄
比支部看执行强化引领力
赫章县突出“大党建”统揽,建立“周调度、月通报、季度研判”制度实行动态考核。目前,共在示范带动好和发展滞后的村召开现场督察推进会31次。
为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赫章县出台25条措施,每年设立500万元奖励资金对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达30万元以上且增幅在10%以上排名前30的村进行奖励。
赫章县妈姑镇九股村合作社阵地。黄忠贵 摄
2020年,是赫章县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的示范带动年,通过建立“县级领导定点联系、县直部门包村、乡镇领导班子包帮、企业结对帮扶”机制,全县共培育了县、乡级示范点85个,示范带动作用明显。
比标准看规范提升服务力
按照组织、队伍、制度、任务、保障等五个基本规范化标准,赫章县开展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全面提升管理水平。
赫章县双坪乡专业合作社组织村民在半夏基地务工。李学友 摄
将合作社纳入象限化管理范围,赫章在全县实行四个象限动态管理,136个被纳入第一象限,758个被纳入第二象限,4个被纳入第三象限,31个被纳入第四象限。
老百姓则可采取集体土地、资产、上级扶持资金等多种方式入股合作社,村“两委”成员、管理人员可以用现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等参与经营,入股的合理化充分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
赫章县珠市乡青杠村专业合作社养殖的土鸡 。王娜 摄
目前,赫章共有42.3万人入股合作社成为社员,实现了全县贫困户100%全覆盖。
比产业看成效增强竞争力
赫章县珠市乡青杠村专业合作社种植的大棚蔬菜。王娜 摄
在党支部领导合作社发展过程中,赫章县采取独立自主、社企联营、对外承包等多种经营模式共吸纳3.38 亿元资金入股,培育形成了食用菌、中药材、蛋鸡等八大特色产业。
赫章县珠市乡专业合作社种植的红美人柑橘。王娜 摄
依托半夏、可乐猪、樱桃等地理标识品牌,赫章县共注册商标品牌141个。采取“合作社+N”模式,全县在推进产品“进超市、进学校、进机关食堂”上狠下功夫,竭力做好与广州、深圳、北京等地的产销对接,共向成都、上海等地销售可乐猪、赫章核桃等特色产品8000余吨。
赫章县珠市乡专业合作社种植的葡萄。王娜 摄
数据显示,2020年,赫章县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共实现纯收益1672.8万元,带动群众增收8000余万元,村集体经济积累达2.035亿元,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成效明显,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基础进一步夯实。(黄忠贵 李学友 王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