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成仪式
不通水、不通路,“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贵州剑河寨章村,全村143户473人,曾经是个建档立卡贫困户达到74户118人的深度贫困村。通过近几年的企业对口帮扶,现在寨章村年人均收入达6000余元,随着脱贫攻坚步伐朝着更深更远的深贫地区迈进,今年10月,寨章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已全部清零。
引水通路 扶贫起步
如今的寨章村还有个新名字“剑河华润希望小镇”,地处清水江畔,三面环水,从空中俯瞰,小镇宛若绿丝带上镶嵌的宝石,青瓦白墙的小洋房错落有致,焕然一新的寨章村里还保留了一口老井,这口老井记录着曾经全村上下喝水全靠人挑马驮的历史,2007年通过政府帮扶家家户户都通上了自来水管道,水的问题解决了,脱贫攻坚的故事就要从通路开始说起了。
寨章村村长田全和此前一直在外打工,2014年他回到了老家,做小生意,自己进货全靠一辆摩托车,道路坎坷、费时费力。
“贵州雨季长,山路崎岖,只要一下雨就会变得泥泞难行易打滑。”村村通公路,征地有赔偿,2015年田全和见证了这2.6公里的路从无到有的过程,“现在这路修好了,不少村民都买了小轿车,公路能通到每户村民的家门口。”
寨章村前后航拍对比:
政策惠民 保障住房
把路修好,只是脱贫的第一步,农民还得住好房。
拆除旧居254栋,新建民居96栋,改造民居32户,建设剑河华润希望小镇,难度最大的工作在征拆沟通,在这个苗族村,祖祖辈辈都固守一隅,留守的老人只会苗语,几乎不会说普通话。“跑断腿说破嘴,征拆工作也没少做,可就是进展不顺利。”2019年春节对于驻村项目组组长张威来说是一个难忘的春节,“过年前后寨章村里外出务工的年轻人都回来了,村里热闹异常。”张威带着项目组全员留守,每天挨家挨户给村民拜年,“经过春节的顺畅沟通,项目建设获得了不少村民的认可。”
2017年元月底就来到了寨章村的张威,说起家人心里满满的愧疚,“我到这个项目有多久,我的孩子就有多大。”如今,小镇落成,就等着村民们回家了。“等我女儿大一点了,我会带她来,还可以骄傲的告诉她,你看,这个漂亮的小镇是爸爸参与建设的。”
84岁的田老农是小镇第一户入住的村民,他住的是全村最小的户型,一栋90平米的小洋房,“我从小就一直住木房子,没有住过砖砌楼房。”听说村里有政策,田老农一合计,就带着老伴儿来了村委会,签下了第一份征拆同意书。“如今,我们已经入住一年多了,这个房子可比我们之前的好多了,我们老两口也用上了现代化的厨房。”儿子在县城教书,周末会回村看望父母,家里还有一亩地,平时散种点儿蔬菜。“老伴儿喜欢苗绣,就在村里开的苗绣坊学艺,每天还能挣点零花钱。”生活如蜜,田老农相信日子会越过越好。
寨章村前后住宅对比:
在村就业 幸福传递
精准扶贫与就业保障相辅相成,就业一个人、脱贫一户人,“村庄儿女各当家”正是如今小镇的写照。在贵州剑河,当地在产业帮扶的带动下苗绣、苗银、土特产等等得到线上线下的销售推广。
年轻美丽的苗族姑娘邰维红是从隔壁打老村嫁到本村的媳妇,“前十年我都是去外面打工挣钱,结婚前去过,结婚后也去过,那会儿只有逢年过节才会回来。”家里的老人和小孩是这个美丽村姑心中放不下的牵挂,“听说华润集团要来我们这里扶贫,我立马就回来了。”说着标准流利普通话的邰维红穿着漂亮的苗族服饰在小镇酒店前台做迎宾工作。“每个月挣得虽然不多,但是我很满足。”每天上下班路上只要五分钟成为这位苗族姑娘曾经想都不敢想的日常。小镇上不少年轻人都回来了,保安、前台、服务员……有了希望小镇,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回家一样挣钱,把“爸爸妈妈”吸引回家,让老人有依靠,让孩子享亲恩。
剑河华润希望小镇是华润集团捐建的全国第9座、贵州第2座希望小镇,规划面积279亩,项目建设资金约1.35亿元。从木房栈道到“田园综合体”,依水傍山的寨章村生活越来越美了。(文/庄俊亭 唐杰 图/剑河县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