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刘晓军变身为“果农书记”

2020年12月10日12:17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刘晓军参与百香果种植管理。
刘晓军参与百香果种植管理。

“老板,你们百香果还有吗?我想采购1000斤,没有的话500斤也行。”

“哦,对不起了,昨天刚发了800斤出去,需要过3天后才能采果,可以给你预留500斤,你把地址留给我,我安排包装后给你发货,好吗?”

一时之间,刘晓军多了一个称呼,“百香果老板”。要说这个称呼的来历,还得从两年多前说起。

刘晓军,是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教师。2018年3月,他参加驻村扶贫工作,担任荔波县黎明关水族乡白岩村第一书记。2018年白岩村贫困户141户527人,未脱贫户66户210人,属荔波县深度贫困村之一。

刘晓军虽自小在农村生活,但大学毕业后,就一直在学校从事教育工作,对于农村,他是既熟悉,又陌生。新的工作,开启了新的征程。

作为教育工作者,教育是他最熟悉,也是最敏感的。当刘晓军第一天进村时,在路边看到村里的小学,他脑海里第一念头就是“扶贫先扶智,扶贫先扶志”,瞬间有了第一个目标,第一件事就是拜访了小学校长。

白岩村甲棒小学自成立以来,已有50多年历史了,经过不断迁址、重建,现在有教室4间,在省教育厅及县教育局的支持下,各项教学设备设施相对完善。然而,随着教育的改革,中心小学的建立,越来越多的孩子被送到了中心校或县城小学,只留下18个家庭困难无法送到中心校的留守学生,其中10个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和8个学前班学生,只有1名教师。1个老师管2个班所有科目的教学,教学质量无法保障。

为此,在省教育厅的支持下,刘晓军通过努力,积极对接,得到了江苏幼儿师范学院及南通大学的支持,每年分批派来幼师专业的本科甚至研究生支教教师。支教教师的到来,不但增强了教师资源,更带来了东部地区先进的幼儿教育新理念,甲棒小学的学前教育两年内,取得了质的飞跃,孩子们从胆小害羞,转变为会唱歌、画画,甚至还能说几句英语,从见人就躲到能上舞台大方地表演。

与此同时,刘晓军还联系到中华儿慈会“小爱也温暖”慈善基金会,为村里30余名困难家庭学生申请到了每年1500元的助学基金及各类学习用品。慢慢地,群众知道村里来了一个搞教育的书记,来了一位刘老师。

要实现群众稳步脱贫,产业发展才是长效之路。一进村,刘晓军就与村里的群众一起调研学习,推动村里桑蚕产业。

2020年,经过多次到广西及周边乡镇调研以及脱贫攻坚队开会论证,一致认为黄金百香果是个好项目,决定将黄金百香果产业作为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第一个产业,同时带动村民一起发展。

刘晓军向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申请的12万元作为合作社启动经费。如果管理和技术不好,一切都将归于失败。他带着村支两委,一起到桂林及周边百香果产业基地学习,请技术专家到基地从如何开排水沟、打窝、搭架开始,一步一步、手把手地教,带着群众一起学。管理上,明确分工,指定技术负责人、销售经理等,责任到人,解决了管理及技术问题。村合作社产业顺利开展的同时,带动了村里两个种植大户,技术共享,资源共享,在他们没有经费的采购果苗时,合作社帮助他们一起采购了果苗,并帮助他们进行销售。

细心呵护下,白岩村黄金百香果获得了丰收,品质得到了社会认可。但销售或将成为最大的难题。未雨绸缪,刘晓军及时争取到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设计制作了白岩村自己的包装盒,带着驻村工作队四处跑销路、微信朋友圈推广,开通了网络销售平台,渐渐地,白岩村的百香果在当地“小有名气”,我不时接到采购订单,白岩村黄金百香果走出大山,走向贵阳、北京、上海等地。小小百香果,换来的不仅是村集体经济的增长,更唤起了村民对产业发展的信心,积极投入产业发展的决心。与此同时,刘晓军转变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果农”,一个百香果“老板”。

通过几年的努力,白岩村发展了421亩桑叶园、120亩黄金百香果、50亩铁皮石斛、2个生猪养殖场存栏生猪2000头等产业,村集体经济由0到17万元的增长,下一步,将继续巩固优势产业,发掘新兴产业,带动群众投身产业发展,增收致富。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脱贫攻坚路上,刘晓军不断克服各种困难,通过教育扶贫、易地搬迁扶贫、产业扶贫等措施,到2020年10月,白岩村实现贫困户146户573人全部脱贫,从此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下一步,他将开启新的征程,带领群众共谋产业,打造美丽乡村,进一步实现乡村振兴。(文/图 李宣博)

(责编:吴锋(实习)、陈康清)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