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革命纵深推进、农村改革持续深入、绿色发展稳步实施——

黔南州农业农村经济亮点纷呈

2020年12月10日08:27  来源:贵州日报
 

2020年,黔南州紧扣“八要素”,落实“五个三”,积极推行七条精准打法,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加快实现“六个转变”,保持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向好、稳中有进良好态势。

全年粮食再获丰收。黔南州将全年生产任务分解下达到12县(市),并严格落实“米袋子”行政首长负责制,用好粮食安全责任考核机制,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落地。黔南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稳中有增。今年,种植面积407.4万亩、同比增长4.13%,预计总产量121.81万吨、同比增长2.89%。其中,优质稻种植面积116万亩,平均单产447.99公斤,总产量达51.97万吨,种植结构持续优化。

生猪生产好于预期。黔南州认真落实生猪生产恢复扶持政策,通过抓项目、育龙头、推良种、重环保、建示范、防疫病、推加工、用政策、强技术、稳保供“十条”举措,相继招商引资15家企业落户黔南,加快扩能增养。预计12月底,黔南生猪存栏达到181.5万头,恢复到2017年末的110.9%;能繁母猪存栏达18.22万头,恢复到2017年末的98.5%。

农村产业革命走向纵深。黔南州全面推行“坝长制”,一名县级领导领衔一个坝区,实施“一坝一策”,全力打造农业现代化样板田、科技田、效益田。预计12月底,黔南州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坝区达到323个,调整面积74.97万亩,437家龙头企业和596家合作社入驻坝区生产经营,带动61.18万农民参与产业发展,样板坝区平均亩产值达到1.2万元以上,全年坝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3万元。

同时,大力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今年共引进农业产业化项目73个,到位资金18.44亿元,开工项目68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3个)。预计到12月底,黔南州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总产值达375亿元,占农牧渔总产值的89%。

产销对接提质增效。黔南州做实“以销定产”“以产找销”。在全州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实现县域及重点乡镇全覆盖基础上,先后组织开展或参加产销推介活动62次,获得订单11.82亿元;在广州市设立农特产品展销中心26个,销售农产品12.4万吨,销售总额12.2亿元。

在“黔货出山·风行天下”夏秋攻势行动中,黔南州对标目标任务,用好快、统、通、调、比、实“六字箴言”,按照组织销售、种植布局、提供种苗、基地配套建设、技术服务、品牌创建“六统一”要求,完善州县、政企、部门联动机制,实现农产品销售100.54万吨。

绿色发展稳步实施。黔南州在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农产品质量监管等方面持续发力,农作物综合利用率达85.63%,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配套建设废弃物处理利用设施的比例达到96.94%,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达75.63%,大型规模畜禽养殖场设施配套率达100%。

黔南州现有绿色食品认证企业21家、28个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13个、有机食品70个,“两品一标”认证面积267.5万亩,农产品加工转化率预计达48%,都匀毛尖位列全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第10位、品牌价值35.28亿元。

农村改革持续深入。黔南州完成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实现执法关口前移。15个州直部门联合出台支持“村社合一”政策措施,加快村集体企业化经营专业化发展。完成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361.02万人,完成折股量化资产总额47.62亿元,组建农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1299个,1287个“村社合一”经济组织实现村级党组织书记担任村集体经济组织理事长,农户与企业、合作社抱团发展,稳定增加群众收入。

人居环境整治成果丰硕。黔南州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完成新建或改造农村户用卫生厕所17.18万户,村级公共卫生厕所实现全覆盖;先后实施12个县(市)整县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建设,累计完成263个行政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306个行政村,行政村覆盖率25.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2020年3月,福泉市获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通报表扬为“2019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三都自治县创新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得到省委改革办肯定并在全省推广。(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莫宇)

(责编:吴锋(实习)、陈康清)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