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盘州市淤泥乡文化站三楼功能室里,欢歌笑语热热闹闹。
“天气好的时候我们在彝舞广场排练,现在天气冷了,我们就把排练的地方改到文化站的舞蹈室了。”淤泥老年大学文艺队队员舒小桃告诉记者。
舒小桃在街上租了个铺面做点生意,过去闲下来时大部分时间只能窝在家里,得知乡文化站要成立老年文艺队,她高兴地报了名。“我们老年人一起锻炼身体还能聊聊天,很满意。”舒小桃说。
文化站不但给老人们提供了活动空间,还专门为文艺队请来了老师指导。队员们练习的热情高涨,排演的多个节目在盘州市拿了不少奖。
顺着楼梯而下,二楼非遗传习所里剪纸、挑花传统技艺传承人柳胜正在给群众讲课,他一边讲解要点一边剪,不一会儿,一张红纸就变成了一只栩栩如生的蝴蝶。“只要大家愿意学我就愿意教。”柳胜说。
非遗传习所的培训课程包括彝家刺绣、传统剪纸、山歌等传统文化项目,部分学校得知后纷纷来这里开办第二课堂。“我们站与淤泥中学就合作开办了非物质遗产传承第二课堂,每周上2节课。”淤泥乡文化站站长屠丹丹说。
行至一楼,荣誉室里满满当当的奖牌是历年来文化站取得的各种荣誉,一旁的文创产品体验室不时有人来观赏民族服饰,品尝传统彝族酿酒工艺制作的人民小酒。
“在一楼我们配备了网络直播设备,免费为群众直播宣传农特产品、民间手工艺品等。”屠丹丹说,需要直播宣传农产品的群众,直接和文化站的管理员联系,就可以带上产品过来直播,一旁的电子阅览室,群众可以免费上网查询信息、打印复印资料。
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措施,免费开放图书阅览、文艺节目排演、非遗传承教学等8项基本服务项目,让淤泥乡文化站成为群众日常活动休闲的打卡点。
近年来,六盘水市立足全市转型发展实际,以基层为重点补短板、重提升、促均衡,不断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效果。全市87个乡镇文化站覆盖率和达标率100%,均在百度地图标注上线。1103个村居100%建有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达到20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950个,占比86.1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顾冰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