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时代主旋律 引领文明新风尚

——清镇市深入开展文明创建工作见闻

2020年12月04日09:16  来源:贵阳日报
 

秩序井然的清镇市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

初冬时节,清镇市文明创建工作又传捷报:11月20日,中国文明网公布的2020年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中,清镇市卫城镇上榜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清镇市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上榜第六届全国文明单位;清镇市第一实验小学上榜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

这份耀眼的“成绩单”,见证了清镇市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的铿锵步伐。一直以来,清镇市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扎实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创建工作,推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规范化常态化,通过深化内涵、拓展领域、提升成效,在实干中提升文明程度,在拼搏中实现历史跨越,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丰润的道德滋养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争创文明校园

共谱文明新风

每周评选“五星班级”、每月评选“五星少年”、每学期学前“玩”一周……在清镇市第一实验小学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明活动中,文明的种子在学生心里发芽、成长。

就读于六年级七班的何彦希是学校里的“五星少年”。“读一年级时,得了第一颗星,激发了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后来通过努力又获得了其他四颗星,这让我很骄傲。争做五星少年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何彦希说。何彦希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还在学校担任少先队大队长,在前不久举行的贵阳市中小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比赛中,获得小学组演讲比赛第一名,后又代表贵阳市参加全省比赛。

在学校,争做“五星少年”已成为学生的文明风尚。清镇市第一实验小学校长姚劲松介绍,“爱、信、慧、雅、健”是“五星少年”的培养目标,即善良友爱、阳光自信、聪慧善学、大气文雅、强健活泼。学校自2014年创建以来,就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党建示范为引领,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引导少年儿童树立梦想、逐梦前行。

光是个人进步还不够,学校也同样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为此,学校开展“五星班级”的评选。六年级七班班主任罗素群介绍,在班上,只有全班同学团结一致,共同爱护环境卫生、保持良好行为习惯、积极参与学校活动等,才能获得“五星班级”称号。为了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罗素群让班里学生轮流作班上的“文明示范员”,督促所有学生自觉践行文明习惯。如今,文明行为成为班上55名孩子的自觉行为,他们班几乎每周都能当选“五星班级”。

与此同时,学校还每月组织不同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实现全方位成长。“一直以来,学校都主张活动育人,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感悟和获得。”姚劲松介绍,为此,学校充分挖掘资源,以少年宫为依托,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每学期开展学前“玩”一周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孩子文明礼仪、行为规范和学习习惯等;创新性开展节日活动、实践活动,瓜灯节、音乐节、美术节、科技节、五彩杯校园足球联赛已经成为学校的传统活动,主题鲜明的各类活动不仅成为了学生的最爱,也让校园充满生机与活力。

同时学校狠抓师德师风,加强班子建设,创新用人机制,引领教师成长,制定“爱生敬业、诚信有为、博学智慧、儒雅谦和、健康幸福”的教风,并把它作为学校的立校之本,充分利用好各方资源,搭建交流和学习平台,全力打造一支思想过硬、作风优良、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

建校六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清镇市教育改革创新先进学校、清镇市“名校”、贵阳市“教育工作先进集体”、贵阳市中小学德育示范校、省级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今年又获评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

提升政务效能

升级营商环境

11月30日,王雪梅来到清镇市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一楼办税服务厅,在大厅文明引导员关德兰的帮助下,很快填完相关资料,领到了超市营业所需的发票。

“其实,领取发票的业务也可以在网上办理,有些群众习惯到大厅办理,我们作为文明引导员就要做好引导、接待、服务等工作。”作为有六年税务工作经验的“老税务人”,关德兰成为文明引导员后,在帮助群众办事的同时不忘宣传相关税务政策和知识,引导群众自觉拿号排队,维护办事大厅良好秩序,群众对于她的服务很满意。

在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和高标准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当下,清镇市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为了对大厅百余个窗口做到全天候、无死角监管,把导服人员的工作职责扩展到业务咨询员、资料预审员、分流引导员、自助辅导员、工作协调员、情感关怀员、作风纪律劝导员、监督员、纠察员和环境管理员“十员管理员”的范畴,最大程度发挥导服人员的作用和效能,此举一经推出广获群众好评。

据了解,清镇市政务中心成立于2008年,新建成的政务大厅于2019年9月23日正式投入使用,总面积为17378平方米。目前,进驻大厅的行政审批部门及公共服务企业共55家,设有对外服务窗口154个,窗口工作人员305名,进驻大厅的依申请六类事项935个,依申请公共服务事项382个,进驻率为100%。

在创建文明单位的过程中,清镇市政务服务中心不断健全组织机构、完善规章制度,解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突出问题;开展党员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三亮”活动,推进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更好服务群众;开展“服务之星”“文明窗口”等评选活动,以活动开展促使干部职工日常行为规范、职业道德、职业素养持续提高,从而使文明创建实现常态化。

“在创建文明单位的过程中,政务服务中心更加注重提升政务效能,真正让文明成果惠及办事群众。”清镇市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主任龚松介绍,为此,政务服务中心以“阳光政务大厅、诚信政务大厅、效能政务大厅”建设为抓手,深入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互联网+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等工作,全力打造更加高效的政务服务体系和更加优化的营商环境,打造一流政务大厅。

截至目前,清镇市已有848个政务事项实现“全程网办、零跑腿”,318个事项实现立即办。全市9成以上政务服务事项不受地域限制均可通过网上全程办理。群众办事彻底告别了“分头跑、挨个办”的情况,实现了“只进一门,只对一窗,最多跑一次”的愿景。

推动文化兴镇

赋能乡村振兴

自从当上村里高标准保供蔬菜基地的管理员,卫城镇坪寨村村民汪仕兰时常都要来村里的“耕读书屋”找些农业种植技术方面的书来看。“现在,手下管了六七十号人专门进行蔬菜大棚种植,虽然有专业的技术人员教授技术,自己也要多充充电,这样才能带个好头,产业发展才有保障。”汪仕兰很庆幸“耕读书屋”给自己工作带来的便利。

“耕读书屋”创始人名叫周光俊,他从1970年创办书屋以来,已持续了半个世纪。“我从小就爱看书,觉得书就是拿来看的,个人收藏意义不大,还不如办书屋给大家阅读。”正是在这样的观念下,周光俊在当年有限的条件下腾出一间茅草屋,拿出当时珍藏的千余册图书,办起了“耕读书屋”。

五十年间,“耕读书屋”几经易地,也曾以“流动书屋”的形式跟随周光俊的工作辗转于多个乡镇村寨,如今,“耕读书屋”重新落脚坪寨村,面积从最初的10平方米扩大到120平方米,图书也从千余册增加到3万余册,成为周边群众阅读的好去处。

周光俊的“耕读书屋”,只是卫城镇多形式多角度开展文明村镇创建工作的亮点之一。

作为拥有近400年历史的文化古镇,卫城镇历来重视文化的力量,特别是在文明创建中更是如此,坚持文明立镇,推动文化兴镇,最终上榜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

卫城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宣传委员陶玉龙介绍,卫城镇为充分发挥历史文化名镇的文化底蕴优势,围绕城镇面貌发展变化、脱贫攻坚、红色文化亮点和饮食文化亮点,持续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志愿活动,推进“三改一清”,践行移风易俗等,使得群众精神面貌和思想文化素质在潜移默化中悄然改变。

同时,卫城镇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工作,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推手”,以实践活动为纽带,切实让“组织方式、表现形式、服务模式”三大要素“动”起来,把“统筹调度、经费保障、指导服务、督查考核、诚信管理、市场运作”六大机制“统”起来,通过“点线面”同频共振,“四季歌”振兴乡村,纵深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

民无信不立,事无信不成,商无信不兴。有诚信,才能赢天下;守诚信,方可得人心。

2010年至今,卫城镇始终将诚信建设与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有机结合,以诚信为品牌打造新时代文明卫城良好形象、以诚信为引领推动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平稳发展、以诚信为载体不断改善提升全镇群众精神文明素养、以诚信为钥匙开启探索创新社会管理新门路,有力促进了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社会环境和谐稳定,经济发展持续提速,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如今,文明的理念已经在卫城镇群众心中深深扎根,“创建文明城市,我参与、我受益”深入人心,“奉献、友爱、互助、进步”成为鼓舞全镇人民精神需求的一种新时尚,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正逐步成为改变农村群众精神生活的一场深刻革命。(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李春明 文/图)

(责编:陈晶晶、陈康清)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