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学院:让扶贫之花盛开在路支村群众心间

2020年12月03日11:28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路支村位于关岭自治县沙营镇,地势区位特殊,自然条件恶劣,产业发展匮乏,集体经济薄弱、群众增收乏力,是脱贫攻坚战中最难啃的“硬骨头”,一顶深度贫困村的“帽子”,一戴就是许多年。

2016年,按照安顺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路支村被列为安顺学院的帮扶点。

关岭自治县沙营镇路支村。 高智 摄

“再硬的骨头也要啃下来!”抱着迎难直上、战贫拔穷的信念,安顺学院举全校力量,尽锐出战,把素质高、业务强、能吃苦、善协调的干部派驻到扶贫第一线;把学校平台、资金资源、技术支持运用到扶贫第一线。

5年来,派遣4批12人精锐团队在路支村用行动诠释了扶贫路上的“学院力量”;5年来,抓好党建,打好基础,搞好产业,全力以赴不折不扣地付出沉淀,让扶贫之花盛开在大山之间。

路支村村民口中的“学院路”,激活了群众丢荒已久的土地。 高智 摄

2019年,路支村实现脱贫出列;

2020年,路支村实现全村所有贫困户脱贫出列。

党建引领铸就扶贫坚垒

“村干部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低。不懂电脑,各类资料表格统计有难度;不懂政策,扶贫工作开展不扎实;‘三会一课’‘两学一做’等党的组织生活也不规范。”安顺学院大学公共体育教学部副主任雷蕾是上一任驻村第一书记,提及刚到村开展扶贫工作时的场景,至今还历历在目。“我驻村后第一次召开党员大会,全村50个党员就来了3个。”

雷蕾深知,要想啃下贫困这根“硬骨头”,就必须要靠党建来引领,要靠党员来带头,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还得从党建工作着手。

发展产业之初,前任驻村第一书记雷蕾牵牛回村。受访者供图

在强化组织村支两委班子学习政策理论的同时,驻村工作组充分发挥“教师”特质,定期对村干部们开展政策方针学习和电脑操作培训;针对村委办公设施设备落后的问题,安顺学院通过合作企业捐赠、组织教师捐款等方式筹集资金30余万元,为村委办公楼配齐了包括会议室在内的所有家具,购置办公电脑,完善村党员活动室,改善了基层党组织的办公条件。

“短短半年时间,村干部的工作能力焕然一新,并且我还专门指派一名驻村工作队员负责党建工作,实行党建专人管,党建专人抓。”雷蕾表示,“内部”获得明显提升后,他又将党建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党员上。由驻村第一书记带队走访,与党员谈初心、谈责任、谈使命、谈发展。“通过挨户走访、谈心谈话,第二次召开党员大会时,除了在外务工和卧病在床的党员外,全员都到齐了。”

前任驻村第一书记雷蕾走访农户。受访者供图

带领党员举行升旗仪式、重温入党誓词、义务打扫村居环境……一次次主题党日的开展,让党员队伍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得到明显提升;规范党的组织生活,将基层党建工作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结合起来,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让党员队伍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除此之外,从2018年起,安顺学院还支持相关经费,组织村干部、党员、致富带头人到平坝区塘约村、西秀区大坝村学习好经验和好做法;展开网格化管理后,更是将党小组建立在网格之上,建立在群众身边。

只有把阵地建好,把基础打牢,队伍才有战斗力。找准扶贫对象,分析致贫原因,分清贫困类别,制定帮扶计划,将各类帮扶措施精准落实到户到人,驻村工作组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堡垒。

产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

无资源禀赋、无发展思路、无集体经济,路支村一直以来都是名副其实的“空壳村”。安顺学院驻村工作队到村后,依托党建抓产业,争取项目抓产业,因地制宜抓产业,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工作来抓,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工作来抓。

发展产业之初,路支村建设的养牛场 。 高智 摄

驻村工作队牢牢把握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积极响应“关岭牛三年振兴计划”,将关岭牛养殖作为“一村一品”来发展。按照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政府的部署要求,积极参与村关岭牛养殖场的建设,多方争取资金40万元修建养殖产业路,改造养殖场外部环境,流转100亩土地种植皇竹草等。

路支村的脱贫户赵明祥,今年已有57岁,上了年纪的他在养殖场已经工作了8个月,说起每个月3800元的工资收入,他便喜笑颜开。“我这个年纪基本没法外出务工,能在家门口就业要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感谢驻村帮扶的好干部。我要勤勤恳恳工作,把牛养好养肥养壮实。”

截止目前,路支村关岭牛养殖产业让当地农户通过土地流转、人员务工等方式获得收益54.2万元。

发展产业之初,路支村建设的养牛场。 高智 摄

除了养殖关岭牛外,驻村工作队还积极联系省农科院、安顺学院农学院到村实地考察评估,发展种植76亩薏仁米实验基地;同时,鼓励当地群众发展种植薏仁米,养殖关岭牛、生猪等产业,并组建以教授和博士为主的技术服务团队,成立“教授博士扶贫服务站”,到村指导合作社与农户种养殖技术。

针对有发展意向的贫困群众,驻村第一书记通过帮其办理“惠农贷”“特惠贷”等金融扶贫支持,扩大养殖规模,实现产业致富。路支村的脱贫户张广新正是在现任驻村第一书记陈欣的帮助下,通过“特惠贷”创办家庭养殖场,短短半年时间,从8头生猪发展至26头。

发展产业的同时,安顺学院运用好自身平台,采取“学校+企业+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开设绿色通道收购扶贫点的各类农特产品,打通“校农结合”产销渠道。

全力帮扶获得群众肯定

路支村有一条2.3公里的机耕道被当地村民称为“学院路”,这条路连接着该村鲁灰、田坝、下寨等6个村民组,它的修建重新激活了丢荒多年的土地,让农户的生产生活更加便利。

“路支村土地破碎,原先没有这条机耕道时,只能靠人挑马驮干农活,由于路实在太难走,许多土地丢荒多年无人问津。如今通了路,老百姓每天高高兴兴骑着摩托车、三轮车去干农活;丰收的时候,有的还开着小货车去拉农作物。”据路支村副主任谢家志介绍,乡亲们为了感激安顺学院协调资金为民修路,纷纷将这条机耕道称为“学院路”。

“太阳一落山,全村一片黑。”“就连导航上显示的地名都叫‘路支黑’。”原先的路支村没有路灯,老百姓走夜路伸手不见五指,加上道路弯度大,时有交通事故发生。

群众夜间行路难,一看见太阳要落山,便匆匆往家里赶,驻村工作组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为民服务解难题,老百姓的烦心事、糟心事就是我们党员干部的家事,就是必须要解决的大事。”2018年,雷蕾向安顺学院反馈此情况,积极向上级申报项目,为村里安装了131盏太阳能路灯。从此,夜路不难走,路支村里不再黑。

路支村村民口中的“学院路”。 高智 摄

该村田坝组的张定贵是驻村工作组关心关注的特贫户,妻子患有精神障碍,家中3个孩子都在读书,条件相当困难。现任驻村第一书记陈欣到村后不定期就要到其家中照看,打扫卫生、指导孩子学习已成常事。在帮扶中,陈欣不仅是第一书记,还是一名人民教师,在他的关爱下,孩子杜绝了辍学的念头,张定贵家的日子也越来越有起色。

现任驻村第一书记陈欣辅导留守儿童学习。高智 摄

自结对帮扶以来,安顺学院尤为关注教育扶贫,不仅联系本单位、社会企业为路支村鲁灰小学在校生购置2套夏冬两季校服、购买100余个书包、捐赠2000余册书籍、安装价值1万余元体育器材;还结合自身资源,通过定期派遣心理老师为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派遣体育老师到村开展体育教育,派遣教师和鼓励学生到村支教等方式增强鲁灰小学的师资力量,让乡村学子得到更加丰富的教育体验。

学校各部门在路支村均有“一对一”帮扶农户,不定期开展走访慰问,或捐款捐物、买米买油,或拉家常、谈想法、提建议,有的基层党组织还把主题党日活动开到了路支村;学校还号召党员、教师捐款资助10余名困难学生,为全村每家每户购买垃圾桶……

现任驻村第一书记陈欣走访农户。 高智 摄

全力以赴,全情投入。安顺学院修的是“扶贫路”,安的是“民生灯”,助的是“学子情”,这些不胜枚举的大事小事绘成了群众眼里的实事好事;这些日日夜夜的付出换来了路支村脱贫摘帽的成功,让“学院力量”浇灌的扶贫之花盛开在大山之中,盛开在群众心间。(郭修 高智)

(责编:陈晶晶、陈康清)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