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心浇灌文明之花 百姓共享美好家园

——遵义市成功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2020年12月01日11:02  来源:贵州日报
 

不久前,遵义市成功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让黔北儿女为之振奋。

尽管知道蝉联的不易,但和三年前成功获评时相比,大家的兴奋中增添了平静和从容。正如不少市民在社交平台留言所说:“虽然很高兴,但对这个消息一点都不意外。因为这些年来,我们的城市确实越来越文明,越来越美好。”

在800多万遵义儿女的努力下,历经11年的接力奋斗,2017年遵义市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接下来的三年,“文明”这一词汇在遵义变得更加可触可感。

遵义市坚持“标准不降、力度不减、质量不变、管理更严”,持续改善民生、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发展后劲,城市文明建设日益常态化、规范化。

在体制机制创新上,遵义市一直在探索前行,保持了以市委书记、市长为双指挥长,相关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文明城市建设指挥部,加强对文明城市建设工作的领导。

将文明城市建设工作日常督查与考核结合,通过动真碰硬的整改,不断巩固提升“八大环境”,即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诚信守法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和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

市级领导分别担任“八大环境”建设工作组组长,强力推进“八大环境”建设。对群众关心的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占道经营、野广告、老旧社区(小区)管理等突出问题进行常态化整治。围绕群众投诉、网络媒体“群众不满意问题”加大常态化督查,解决群众关心的重点难点问题。

同时,遵义市把《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180项指标任务细化分解到具体单位和具体责任人,进一步强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动态管理措施(负面清单)》指标“一把手”责任制,确保创建负面清单发生率为“零”。着重在“排查、整改、建制”上下功夫,逐个摸排、查漏补缺。对于排查出的问题,逐一建立台账、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时限,做到即知即改、立行立改、真改实改。

从政府部门保障、文明行为规范入手,《遵义市城市文明建设若干规定》经遵义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贵州省人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于去年11月正式在全市实施,让文明建设有了法治保障,对乱扔垃圾、随地吐痰、占道经营、不文明养犬、公共场所吸烟、噪音扰民等不文明行为进行严管重罚,以法治促进创建常态化。

在深化文明城市建设的过程中,遵义市始终依靠群众、发动群众。通过构建群众参与的各类实践平台,引导广大市民参与文明实践,在共建共享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凝聚起“我们爱遵义,遵义就会好;遵义好,我们会更好”的共识。持续开展“名城好司机·礼让斑马线”“文明行为进千家万户”等活动,不断提升群众对文明城市建设的知晓率、参与率。广泛开展“名城先锋党员义工”“文明五个一标兵”等志愿服务活动,全市注册志愿者85万余人,组建各类志愿服务团队2000余个,成为彰显志愿服务精神的靓丽名片。

城市,因文明建设而更美好。

通过营商环境整治百日攻坚行动和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优化了窗口单位服务流程,在全市政务服务窗口开展“满意在群众,服务在心中”等活动,提高了服务水平和群众满意度,群众对政务行为规范评价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均超过90%;

通过综治中心调解基层矛盾,推进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重特大刑事治安案件、重特大公共安全事故连续实现“零发生”,市民安全感不断提升;

强化城市精细管理水平,实施“厕所革命”“文明交通畅通提升工程”等民生工程,群众关心的个别区域占道经营问题和少数路段交通拥堵现象得到有效缓解;

开展“书香遵义”全民阅读活动、“美丽城市”广场文化活动、“名城大讲堂”等内涵丰富、覆盖面广的“五大群众文化活动”,群众文化生活不断丰富;

开展垃圾分类无害化处理、大气水体土壤污染治理,不断增加公园绿地,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5%,污水处理厂污泥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超过96%;

……

遵义市委、市政府兑现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不是为了拿牌子、争荣誉,更重要的是通过创建,为更多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的承诺,实现环境美化、经济提速、民生幸福的同频共振。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文明城市建设没有止境,对遵义而言蝉联只是一个新的起点,一段全新的文明建设征程已经开启。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钱诚)

(责编:吴锋(实习)、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