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大力实施危房改造等工程,注重农耕文化传承——

留住乡愁,美丽乡村有“旧”貌

2020年11月09日08:25  来源:贵州日报
 

11月1日,寒风裹挟雨丝飘向大地,沿河自治县和平街道大坪村田湾组,74岁的崔道政坐在温暖舒适的堂屋里回忆过去:“以前,这个家是竹片片、包谷秆围起来的窝,最怕过冬天……”

“现在好了,房屋宽敞,焕然一新,再冷的冬天也不怕了!”崔道政的老伴田素华接过话头,一脸兴奋地说,别看我的墙壁上还有竹片片,那是留作纪念的,好让子孙忆苦思甜。

2016年,村里对她家进行危房改造,由驻村工作队监督施工队建设。她一点都没有操心,就住上了现在的好房子。“我得好好活着,长命百岁不是梦。”

据介绍,今年大坪村实施室内外及房前屋后硬化320户。村里拥有农民文化综合广场,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村卫生室,800余平方米的村级活动室……建设大刀阔斧,漫步村中大道小路,对农耕文化的传承引人赞叹。

“要建留住‘乡愁’的农村。我们实施危房改造等建设项目的原则是修旧如旧,就地取材,融入精神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新篇章。”和平街道副主任杨秀贵说。

“崔道政家院坝边上的‘农耕园’是一个草莓、梨子、柿子等水果种植的研究基地。”和平街道村镇规划建设管理站站长崔进伟介绍,崔道政是当地有名的“草莓专家”。这个“农耕园”既是“种植授技课堂”,又是“农耕文化学堂”,带动了村民种植草莓200余亩。

“乡愁记”依土墙而建,取残砖断瓦堆砌成围墙,废弃农具做陈列摆件,还原农家生活和劳作场景。

利用竹竿、木凳子、石桌建成的休憩点,老百姓叫它“策略点”,是为了纪念红军当年在此激战高穴点挺进沿河县城的战斗。竹竿象征气节、齐心协力,石桌、木凳象征和谐邻里、全策全力。

村口的地标建筑是一个大西瓜连着一颗草莓,象征着大坪村将不断书写小地名“瓜子坨”的新传奇。酿酒坊的雕塑书写着从“酒香不怕巷子深”到“酒香,巷子不再深”的奋进故事。

在村中的一口水井的围栏上塑着一条腾飞的巨龙,画着一只展翅翱翔的凤凰,水井墙上刻着“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党的恩”。

村民田仕霞告诉记者:“在政府的帮助下,我们修了平房,宽敞、明亮,村里环境也变美了。女儿在县城读高一,常给同学介绍村里发展和文化建设。”

大坪村是沿河进行危房改造等工程,大力推进乡村文化建设的一个缩影。数据显示,2014年以来,沿河实施农村危房改造35575户,兑现改造资金超过5.5亿元;2017年以来,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同步“三改”9535户;2018年以来,实施农村老旧住房透风漏雨整治16447户……全力实现住房安全有保障。

“下一步,我们将立足工作实际,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在工程实施中传承农耕文化,留住乡愁。”沿河危房改造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杨勇表示。(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梁瀚泽)

(责编:陈晶晶、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