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发展产业 不断拓展就业

晴隆县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2020年10月29日08:53  来源:贵州日报
 

本报讯 (记者 李允凤)深秋的晴隆,秋高气爽。走进晴隆县阿妹戚托小镇,处处呈现着盎然生机和蓬勃朝气:白天,老人们在家门口刺绣、带娃,年轻人们在小镇边上的工业园区、产业园区务工挣钱;夜晚,群众和游客围着篝火热情共舞……

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山。2016年,为了安置晴隆县三宝彝族乡的易地扶贫搬迁户,启动修建阿妹戚托小镇。如今,三宝彝族乡1317户6263人全部搬到阿妹戚托小镇,开始了新生活。

为保障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快融入、能脱贫”,晴隆县在三宝彝族乡迁出地围绕土地资源、林下经济做文章,盘活“三块地”,发展巩固养鸡、养牛、天麻等扶贫产业,同时对全乡可造林土地全部实施退耕还林,作为供应天麻、食用菌等产业发展的菌材原料。还培育大径材作为国家储备林,“现已造林1.53万亩,每亩补贴农户1200元,覆盖贫困户876户4666人。”晴隆县扶贫办负责人说。

此外,在阿妹戚托小镇边上,晴隆县打造三宝工业园区,引进制鞋、服饰、摩托制造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入驻,目前已进入9家企业,为搬迁群众提供1500余个就业岗位。

按照旅游景区风格建设的阿妹戚托小镇还不断完善商业民宿酒店,文化演艺等旅游基础设施,吸引大量游客,让不少搬迁群众吃上“旅游饭”。

“现在一个月收入1万多元,我相信,通过努力,我们家的生活会越来越好。”搬迁到小镇开了一家餐馆的杨登文高兴地说。

三宝彝族乡搬迁只是晴隆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一个缩影。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晴隆县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当头炮”,通过同步发展产业、拓展就业等方式,在安置点及周边配套建设工业园区、产业园区,布局平菇种植、林下菌药、水蛭养殖、茶叶等产业,深挖就业岗位,让易地搬迁劳动力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把搬迁安置点打造成改变贫困群众生产生活环境的典范、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的典范、脱贫攻坚感恩教育的典范、建立“五个体系”的典范、让搬迁群众“快融入、能就业、能脱贫”的典范,向高质量打好收官战发起冲刺。

截至目前,晴隆县共投资23.61亿元,建成6个县内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通过“以搬促脱、以拆促搬、以小促大、以业促稳、以统促全”,实现全县12575户57841人搬迁群众(贫困人口8592户39566人)全部稳定搬迁入住。

(责编:吴锋(实习)、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