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脱贫攻坚·各地这样干”系列报道:

安顺经开区:打造文旅融合新载体 释放经济发展新动能(组图)

孙远桃

2020年10月04日16:30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编者按: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也是攻坚克难的拼搏之年。在振兴农村经济的产业革命中,贵州各地正奋力冲刺,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巩固脱贫成果进行有效探索,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决战决胜之年,人民网贵州频道推出“决胜脱贫攻坚·各地这样干”系列报道,展现贵州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以及在国家蒸蒸日上的发展进程中,一幅幅幸福的生活图景,以及各地新风貌。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走进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幺铺镇的阿歪寨村,恍若走进一幅古老的山野风景长卷之中。干净整洁的青石街巷,沿巷而立的古朴民居,村民庭前院后花香四溢,村街沟渠清水静流,在十一小长假期间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旅游、打卡。

“现在我们寨子变漂亮了,大家不仅住起来舒心,很多人还因此吃上了旅游饭,日子越过越好。”村支书韦俊说。2016年以来,阿歪寨深入挖掘当地的藤甲胄文化和民俗文化,将过去贫困落后村落变成了如今集民宿、研学、养生、文创等为一体的特色旅游区,极大地促进了当地村民增收致富。

事实上,阿歪寨的变化只是安顺经开区以文促旅、推进文旅融合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安顺经开区以“文振经开·黔城安顺”为定位,深入发掘本土文化,丰富旅游业态,形成了农旅互融、工旅互动、文旅互促、村旅互进的发展新格局。

位于安顺经开区的阿歪寨。娄勇平 摄

注入“藤甲文化” 建设“旅游+康养”乡村振兴典范

阿歪寨是一个典型的布依族聚居村寨,“阿歪”的布依语为“山清水秀、鸟语花香”之意。然而在过去,这里的群众生活却并未如愿望中那般美好。由于当地山高路远,交通基础设施落后,无农业产业支撑,致使全村247户1056人48户191人是建档立卡贫困户。

歪寨藤甲谷。 王兴文 摄

“干了一辈子农活,从来没想过到60岁还能靠手艺赚钱。”阿歪寨村村民韦永忠笑着说。在他手中,一根根小小的青藤正在被熟练地缠绕、编织,经过一个多月的忙碌,一件经过精心编制的“藤甲衣”即将完工。接下来,他还会继续编织藤甲裙、藤甲护手、藤甲盾牌等,这一整套“装备”,在市场上的价值至少在2万元以上。

正在编织藤甲衣的阿歪寨村村民韦永忠。孙远桃 摄

在阿歪寨,越来越多的村民把藤甲胄编织作为一份专职的工作。“现在村里打造好了,越来越多人愿意过来旅游,我们编出来的青藤制品不愁销。”说起自己正在编织的藤甲衣,韦永忠打开“话匣子”。

相传,在三国时期,诸葛亮火烧藤甲兵,部分藤甲兵幸存者四处逃亡,几经迁徙,后人辗转至歪寨繁衍生息,以打猎农耕为生。为防虎狼偷袭,便采山中青藤编织藤甲胄护身。为此,藤甲胄编织技艺得以传承下来,安顺经开区也成为了中国目前唯一的三国藤甲之乡。

到阿歪寨旅游和写生的画家和学生。孙远桃 摄

为了帮助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2016年来,阿歪寨紧扣乡村振兴要点,采取共同缔造模式,以“乡愁阿歪寨,神秘藤甲谷”为定位,持续推进“农文旅”一体化、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同时,把传统古老的石头房子改造成121间新民宿,吸引众多游客纷至沓来,村民们也都干上了旅游活,吃上了旅游饭,日子越过越美好。

注入地方文化 打造“文化+旅游+美食”旅游目的地

辣子鸡、丝娃娃、裹卷、冰花锅贴、冲冲糕……在安顺经开区助农标准化中央厨房,这些光看名字就让人垂涎欲滴的安顺美食正在被生产,经过分拣、清洗、切割、加工、包装等工序后,一批批半成品或成品食物下线。

安顺经开区助农标准化中央厨房的美食。孙远桃 摄

“作为一个‘旅游+特色食品’的项目,助农标准化中央厨房着力整合、改造、提升现有安顺主副食品的加工和餐饮行业资源,通过统一采购、配送和标准化生产模式,进一步丰富餐饮市场供应。”该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

中央厨房通过集团化采购、集约化生产、标准化操作、工厂化配送、专业化运营的现代餐饮服务管理,提供团餐、体育赛事供餐、高铁餐、航空餐、超市便捷餐等,并围绕全域旅游,生产独具安顺特色的名小吃,通过食品深加工,将充满地域风味的安顺辣子鸡、丝娃娃、裹卷等做成旅游产品,让到安顺旅游的游客把“安顺味道”带到全国各地。

安顺经开区助农标准化中央厨房的美食。孙远桃 摄

与此同时,中央厨房采还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将来自市场的“菜单”与村级合作社的生产“订单”相结合,精准对接农户与市场产业、生产端与消费端,开启了从田间到餐桌的生鲜革命,推进“黔货出山”,实现“旅游+特色食品”深度融合发展。

巧妙地将文化与经济衔接,拉动投资,激活市场。到安顺经开区,不仅有好吃的美食,在多彩万象旅游城,“一个人的安顺乡愁文化园”同样让人流连忘返。这个占地30亩,建筑面积近3万平方米的文化园,是按照安顺文化名人戴明贤散文集《一个人的安顺》一书中描写内容为主题,以民国时期老安顺的城区布局,以山、水、石、楼、食为载体,用微缩、抽象等手法浓缩重现民国安顺市井风貌,展现了老安顺文化与风土人情。

多彩万象旅游城。 张燕 摄

“一个人的安顺乡愁文化园”。孙远桃 摄

一个人的安顺乡愁文化园 。唐琪 摄

在园区内,不仅有表现商队沟通滇黔的“马帮过街”雕塑,还有独具特色的石牌坊、怀远门、永顺门、钟鼓楼、顺园、适园、戏台等。此外,文化园还以旅游文化餐饮为主要业态,融合现代元素,通过发掘安顺传统美食,打造“文化+旅游+美食”网红打卡点和旅游目的地,成为富有文化情怀的旅游集散地和展现安顺文化的窗口。

注入时尚文化 推进传统旅游向新兴元素拓展

一湖为心,两园连成片,九山环城绕……走进安顺市经济开发区娄湖生态公园,前行的脚步会不自觉慢下来。在这里,自行车慢道与环湖栈道交错,九德文昌亭、娄公亭、风雨读书廊等文化亭廊别具韵味,让人流连忘返。

娄湖生态公园及艺文中心。娄勇平 摄

“在娄湖不仅可以看风景,还可以吃火锅、赏名画、看剧场,已经成为游客到安顺旅游必来的一个网红打卡点。”正在公园散步的市民王先生乐呵呵地告诉记者。

王先生口中的“网红打卡点”,指的正是坐落于娄湖的艺文中心,这个集展览、消费、游乐为一体的独特建筑,由6个花瓣场馆组成,其中3个“花瓣”飘在湖面,俯瞰宛如一朵巨大睡莲。6个馆功能分别是安顺美术馆、新派火锅馆、精品黔菜馆、塞纳左岸咖啡馆、仟禧婚典中心和演艺剧场,自然环境与公园游憩相辅相融,为前往公园的市民和游客提供了最核心、最具活力的休闲文化地标和精神文化场所,也成为城市微旅行目的地和慢生活新领地。

三合苗寨。安顺经开区宣传部供图

位于安顺经开区的安顺蜡染馆。孙远桃 摄

据现场的工作人员介绍,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当下,复苏夜经济成为安顺经开区提振消费市场的重要举措。2020年以来,安顺经开区立足安顺本地特色美食等资源禀赋,不断规范和优化夜间经济营商环境,将夜游从“亮化”到“美化”再到“文化”逐步提振升级。娄湖艺文中心的建成及投入使用,形成了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特色鲜明、业态丰富、管理规范的夜间经济发展格局,带动了夜食、夜娱、夜购、夜游的夜间经济发展,全力点燃消费热情,助力推动“夜安顺”品牌形成。自艺文中心8月23日开馆以来,每天人头攒动,目前已实现营业收入超过120万元,成为了经开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地标。

位于安顺经开区的黄齐生故居。安顺经开区供图

正在安顺蜡染馆制作蜡染的传承人。孙远桃 摄

“三国看歪寨,三线看云马,民国看幺铺,未来看经开。”安顺经开区党工委书记代敏表示,安顺经开区21度的夏天,得天独厚的航空、高速、高铁半小时零换乘的立体交通,和一大批兴起的康养旅融合示范点,让安顺经开区迈入了全域旅游二次创业快车道。围绕“文振经开”的发展部署,安顺经开区将继续秉承“谋划一盘棋,奋进一条船,发展一体化,地域一家亲”的目标,努力推动全域旅游、乡村振兴走前列,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责编:陈晶晶、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