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县坝子社区:

“四个聚焦”强力推进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工作

2020年09月24日15:57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合作社大葱育苗长势良好。钟欢 摄
合作社大葱育苗长势良好。钟欢 摄

大方县达溪镇坝子社区属于贫困村,于2017年出列,位于大方县城北面,距离县城32公里,国土面积18平方公里,辖13个村民组1589户5492人,其中:贫困户166户698人。2018年以来,坝子社区聚焦支部领办、市场主体、合作属性、改革创新,推进党支部领办集体经济合作社健康运营,累积资金58万元。

聚焦支部领办,发挥主体作用

发挥党总支书记“领头羊”作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为选优配强“两委一队三个人”,达溪镇党委下派年轻镇干部任坝子社区党总支部书记,调整不胜任工作的社区干部3人,选拔在天麻、蔬菜、经果林等产业链上工作突出的3名致富能人担任社区干部。并设立兴河党支部领办集体经济合作社,由党总支部副书记担任兴河支部书记。

发挥社区两委“顶梁柱”作用。先后注册成立达溪镇鑫福源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达溪镇坝子社区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通过股东大会,选举社区两委班子任合作社理事长、监事长、理事、监事等职位。社区两委7名班子成员共入股资金35万元,为合作社起步发展提供充足的启动资金。

发挥群众“主力军”作用。围绕“人、地、钱、合作社、社区”五个要素,召开群众会议30余场次,深化“三变改革”,发动397户1389名群众以林地、荒山、蔬菜大棚、车辆、机械等非货币出资120万元入股集体经济合作社,占股46.87%。

聚焦市场主体,找准领办路径

选准发展路子。绿色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坝子社区结合林地、山泉等资源禀赋,以林下仿野生天麻为主导,猕猴桃、辣椒、小龙虾以及其它蔬菜产业为辅的发展路子。目前,种植天麻3000亩、猕猴桃1000亩、辣椒600亩,大葱400亩;养殖小龙虾等水产品100余亩。

拓展经营模式。在合作社发展的过程中,坝子社区探索出“产业联村”“项目联企”的合作经营发展模式。与地域相连的大湾社区明确权属,打造3000余亩猕猴桃基地,并套种辣椒2400余亩,形成产业规模效应,抢占市场份额;与贵州向禹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合作建设污水处理厂,由公司出资50%启动资金、提供资质和组织施工,合作社出资50%启动资金和参与管理,合作社占股60%,公司占股40%。

强化风险防控。历次股东大会,合作社理事长列出发展计划,结合生产销售管理制度,将拟发展项目的风险点、利润率等要点向股东作报告,并组织股东代表外出学习、考察、询价等,保障项目的技术、成本、销售市场最优,风险最低。采取订单农业发展模式,与贵州乌蒙腾菌业签订了22元/斤的天麻保底回收协议,与贵州旭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0.5元/斤的大葱保底回收协议。在合作社的发展历程中,留足风险金和滚动发展资金58万元。

聚焦合作属性,统筹领办利益

保证集体股比。坝子社区成立确权工作组,先后制定了《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三变”改革试点村财政支农资金及资产量化折股操作办法》等方案、办法,对全社区资源、资产大起底,确权集体耕地200亩、坡耕地64亩、林地1000亩入股合作社,折价66.89万元,占股25.45%。

吸纳社会参与。按照特推项目特事办的原则,合作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外出创业人员返乡发展。引进外出创业人员成立大方县青龙山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5000万合作开发达溪镇生态农业旅游度假中心项目,社区以土地、管理等要素入股,占股18%;引进核桃乡木寨冰翔水上乐园合作钻探“观音山温泉”,社区以基础设施、林地、荒坡等要素入股,占股40%。

兼顾各方利益。创办集体经济合作社,目的是实现共同富裕,坝子社区将25.45%股权全部量化给所有群众,按照1:2:7的利益分配机制进行分红,群众人均纯收入达到1.3万余元。实施的天麻、水产、辣椒、蔬菜等项目,年吸纳用工量10000人次以上,单日用工量最高达到300人次,工资在80元—100元/天不等,促进当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另外带动320余户群众发展各相关产业,提供技术、销路等服务,保障群众收益最大化。

聚焦改革创新,健全领办机制

建立健全扶持机制。坝子社区紧盯合作社发展所需人、财、物等关键要素,建立健全技能培训、扶贫资金量化、捐赠物资确权等扶持机制。2018年以来,就农作物植保、电商销售、家禽饲养等工种开展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5期,聘请农业农村局、林业局专家开展中药材、辣椒、经果林种植技术培训7期,共培训900余人次;平均量化102万元扶贫资金给168户贫困户,按相应比例占股社区集体经济合作社。

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在合作社成立之初,通过股东大会议定合作社《章程》,根据《章程》并结合社区实际,建立《经营性资产管理办法》《经费开支审批制度》《工程招标制度》等10项制度管理办法,明确理事会、监事会、股东职责,以制度约束权力,用制度激励参与,使制度运行阳光。

建立健全奖惩机制。弘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观念,根据工种划分生产队,建立“工分”制度,凭“工分”换工资,按成果取报酬。将不支持集体发展,不爱惜集体资产等行为写进村规民约,纳入黑名单管理。截止目前,347人参与生产队编组,常年劳作在各产业基地挣取“工分”,有4人因违反村规民约正在考察期。(李辉 钟欢)

(责编:郜林筱、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