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五年,贵州民族大学将继续坚持和完善党建工作思路,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切实担起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一流民族大学保驾护航。”在9月7日举行的中国共产党贵州民族大学第二次代表大会上,贵州民族大学党委书记褚光荣说。
褚光荣在中国共产党贵州民族大学第二次代表大会上作报告。民大宣传部供图
五年来,贵州民族大学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及贵州省委各项决策部署,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更加稳固,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干部人才工作扎实开展,统战群团工作有序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持续深化,党建扶贫成效显著,办学条件和民生工程显著改善,学校办学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坚持内涵发展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核心职能。五年来,贵州民族大学坚持内涵发展,积极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先后通过本科教学审核式评估和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验收评估,较高质量培养本科生22000余名,硕士生1500余名,招收培养博士生100余名,人才培养质量和层次稳步提升。
深入推进一流学科建设,民族历史文化与社会治理学科群入选贵州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I类学科群,民族学等四个学科建成区域一流学科,省级重点学科从6个增加到12个;硕士点增加至19个。数据科学、生态学、化学工程、民族医药、民族文化与认知科学等学科强势崛起,深度融入贵州发展战略需求;民族音乐、舞蹈、美术、民间工艺等艺术学科异军突起,获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近10项。
会议现场。民大宣传部供图
大力推进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年科研经费总量从1100万元增至1.62亿元,年发放科研奖励从220万元增至1100万元。获国家级项目立项137项,省部级项目立项630项。同时,师资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干部培训不断强化,人才引育不断深化,培养和引进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人才12人,各层次人才引进费用超亿元,涌现出全国模范教师、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优秀中青年专家、贵州省教育系统突出个人等一批中青年专家学者。
强化建设保障 完善“一校两区”办学格局
高校要发展,校园建设必不可少。五年来,贵州民族大学新校区一期工程完成建筑面积39.5万平米,完成老校区改造3.2万平米,理工类、应用类学科顺利入驻大学城校区,“一校两区”办学格局形成,办学空间得到极大拓展,学校国有资产达7.5亿元,近五年增长60.8%,实验实训设备值累计增加2.53亿元,教学仪器设备值增加2.2亿元,纸质图书增加至150万册,年均增长3万册,电子图书达260万册,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
建成公租房1012套,经适房主体及配套设施竣工验收,附属学校、幼儿园建设管理提质。“奖、助、勤、免、补”有机结合的学生资助体系不断完善;人防、物防、技防建设有序推进,校园周边综合治理和安全稳定工作成效显著;教职工年均收入、离退休老同志生活补助稳步提升。
会议现场。民大宣传部供图
深入推进依法治校,2016年《贵州民族大学章程》获核准通过,现代大学制度逐步完善,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后勤保障体系改革、科研体制机制改革有序推进,修订完善100余项规章制度,用制度管人管事,不断理顺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效能。
始终坚持立足贵州,服务民族地区,服务国家战略和特殊需求的办学宗旨,成立社会建设与反贫困研究院、乡村振兴学院,组建数据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生态环境工程学院、民族医药学院,服务贵州省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此外,学校确定了以“三元融合”统领人才培养的理念,将“人文精神、科学精神、民族团结精神”三种精神融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开展民汉双语教学,开设民族特色班,构建少数民族特色人才培养新模式,为助力贵州建设特色文化强省做出了重要贡献。
立足全新时代 开启全新征程
褚光荣指出,党和国家作出“双一流”的战略决策,为贵州民族大学的发展指明了奋斗方向;贵州特色教育强省战略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合发展,为学校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拓展了广阔空间;国家高度重视民族工作,为学校全面提升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服务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能力提供了大好机遇。
为将贵州民族大学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一流民族大学,贵州民族大学提出五年奋斗目标:以“六度三合”为着力点,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为学校改革发展保驾护航;突出学科谋篇,推动特色学科、优势学科、基础学科、交叉学科协同发展,实现民族学等特色优势学科、专业进入国家“一流”,确保成功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博士学位授权点;注重创新驱动,以改革撬动发展,助推人才团队和特色研究实现新突破,形成3个以上在全国范围内具有角逐国家重大招标课题能力的优质团队,产出一批能支撑国家“一流”学科建设的优质成果;强化治理保障,深化实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实现综合实力保持省属高校前三甲、民族院校排名达到全国中上水平。
代表审议报告。民大宣传部供图
实现这一目标,贵州民族大学思路清晰。坚持党建引领,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切实担起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一流民族大学保驾护航。突出学科谋篇,立足贵州,举好“民”字旗,按照“突出重点、彰显特色、分层推进”的思路,打造民族学学科群,形成民族学、社会学、法学和其他支撑学科有机统一的学科体系,以学科谋篇布局为推力,全面带动学校各项事业的科学健康快速发展。
注重创新驱动,持续撬动和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科研体制改革”“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后勤保障体系改革”,以创新驱动助力学校改革调整,以创新驱动跑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一流民族大学加速度。强化治理保障,加快健全以《贵州民族大学章程》为核心的校内规则制度体系,以校、院两级学术委员会为核心的学术管理体系和组织机构。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打造精干高效的管理组织体系和干部队伍。深化民大特色“智慧校园”建设,全面推进人文科技学院转型提升。
“宏伟的事业是脚踏实地干出来的,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一流民族大学,任重道远、时不我待。”褚光荣表示,未来五年,贵州民族大学将抢抓机遇,攻坚克难,聚焦“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一流民族大学”奋斗目标,根据“坚持党建引领、突出学科谋篇、注重创新驱动、强化治理保障”总体工作思路,重点布局“135”计划,即:坚持“一个根本”,实施“三大战略”,推进“五大工程”,努力走出一条有别于一般普通高等院校不同于其他民族院校的特色发展之路。
民大党代会党代表合影。民大宣传部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