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方:重山里的党支部架起农民“致富桥”

2020年08月28日14:10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重山村村民在摆放菌棒。付猛 摄
重山村村民在摆放菌棒。付猛 摄

近年来,大方县星宿乡重山村以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为突破口,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与村集合作社的经济优势、产业优势相结合,建立村集体与群众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实现“支部有作为、党员起作用、集体增收入、群众得实惠”,架起了群众的“致富桥”,趟出一条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新路子。

党建领航,提升组织力

健全组织体系。创新选人用人方式,培养吸收了一批政治素质高、群众基础好、能带领群众致富的乡土人才进入村支“两委”领导班子。同时推进“双培双带”,将符合条件的村干部培育成党员,进一步夯实队伍、优化结构,筑牢了基层党组织基石,提升党组织组织力。

提升领办能力。结合新时代学习大讲堂,采取“线上+线下”“理论培训+实操”等方式,建立“党委书记集中领学、班子成员分村辅导、两委干部集中讨论”学习方式,组织村支两委、合作社理事长(监事长)等进行集中学习,熟悉掌握省、市、县抓党支领办村集体合作社的有关政策文件精神,提升村两委干部的领办能力,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

强化示范引领。借力比邻国家AAA风景名胜区油杉河景区的地理优势和独特的生态资源,大力发展茶叶、经果林(青脆李)、皂角、天麻、食用菌等特色优势产业,注册“生态健康”产品标识,推动产业生态化、产品市场化、经营实体化,变山地劣势为生态优势,推动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实体运营,示范带动群众致富发展。

夯实基础,提升发展力

建强领办阵地。2018年以来,争取70万余元资金对村委办公室进行选址新建,进一步改善了村级集体合作社办公条件,提升了基层服务阵地整体形象,方便了群众办事,夯实了巩固脱贫成效的基础。

建强领办队伍。探索创新“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在村党支部的引领下,注册成立支部书记任理事长的大方县星宿乡惠农惠民林下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由村干部双向任职,“两委”班子成员与理事会、监事会成员交叉任职,真抓实干,激发脱贫户和群众纷纷加入到村集体合作社的产业中来,入股脱贫户110户441人,群众户80户350人,实现村集体和群众“双增收”。

建强领办机制。以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基层党组织+”,全面提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凝聚力,加强村集体经济的有效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促进村财政收入增加,强化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章程、组织机构、入股方式、收益分配、管理方式、经营模式、财务管理等方面进行完善和加强,为后继的村集体的发展提供夯实基础。

发展产业,提高源动力

抓产业发展。重山村在支部班子的带领下,依托地域特色,挖掘整合村内闲置的集体耕地、林场、基础设施、劳动力等资产资源,把群众组织起来、资源利用起来,全面推广“三变”改革和“塘约经验”,按照“村社一体”要求,探索“四型”(服务型、资源型、创业型、非地型)村集体经济模式,以“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重点发展茶叶种植1269亩、青脆李1000亩,皂角436亩。覆盖全村脱贫户110户411人,实现巩固脱贫成效。

抓就业带动。坚持“集体投资、有偿使用”原则,通过党支部创办、领办农业服务型合作社、劳务合作社等实体,或与农业服务型合作社、劳务合作社等实体合作,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流通、劳务等有偿服务,开展代耕代种代收、集中运输、农村电商等综合性服务,多形式、多渠道增加集体收入。提供就业岗位170余个,解决了200余名农民群众的就业问题,带动151户年均增收3.97万元。

抓资金提效。村党组织的核心引领作用,通过扶持政策,进一步推行“项目资金跟着支部走、群众跟着合作社走、合作社跟着市场走”的产业发展新模式,落实“党支部+合作社+脱贫户+银行+保险”的模式。2020年建辣椒基地500亩,食用菌32000棒,天麻500亩,利益联结脱贫户69户288人。2020年重山村集体经济增收可达10万元以上,全村村民平均实现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姜娇 向智龙)

(责编:郜林筱、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