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则民富村兴。近年来,为促进群众持续增收,金海湖新区以“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发展为目标,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为群众增收保驾护航。
安庆社区位于文阁乡西南部,辖13个村民组,产业结构调整之前,玉米一直是安庆社区的主导产业。“安庆社区以前在石旮旯里种玉米,一亩纯收入200块,群众根本富不了。”安庆社区党总支书记孔令权说。
为给农户探索一条增收致富的新路子,安庆社区以党员带头示范的方式,通过“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利益联结模式,大力发展刺梨、板栗等产业。
“我们这里多是酸性土壤,比较适合刺梨生长,种刺梨收入是种包谷的3到4倍。”孔令权说,安庆社区以退耕还林的方式,带领200余户农户种植了1500余亩刺梨。
安庆社区种植的刺梨为“贵农五号”,刺梨除维生素C的含量丰富之外,还含有40余种人体需要的元素,可以直接食用,也可榨汁、做药用。“今年挂果的刺梨有500多亩,产量预计在50吨左右,产值约15万元。” 据孔令权介绍,刺梨成熟采摘时,可吸纳近60人就业,增加群众收入。
让小野果变成“金果果”,是安庆社区多年来探索产业发展的成果。为做大做强产业,安庆社区党支部领办的毕节金海湖新区石绿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于2020年4月30日成立,孔令权说,“社区把14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了合作社,产业发展创收后,老百姓就按股金的比例分红,即老百姓占80%,村集体占10%,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占10%。”
陈家信原是安庆社区贫困户,自社区发展刺梨产业以来,陈家信种了5亩刺梨。“去年的三亩刺梨有2500多斤,今年的刺梨比去年好,至少增产1000斤。”陈家信乐呵呵地说。
为解决群众刺梨销售后顾之忧,安庆社区除引进刺梨加工厂和合作社收购外,还通过线上销售的方式,拓宽销售渠道,保障刺梨能增收。
产业扶贫,是帮助贫困群众走向富裕的有效路径之一。近年来,在金海湖新区,致力于打造“一村一品”产业,促进民富村兴的还有竹园乡海马宫村。海马宫村三面环山,平均海拔1600米,无霜期260天,土质疏松且富含钾元素,尤其适宜茶叶生长。在产业发展中,海马宫村根据自身优势,大力发展茶产业。
“我们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方式发展茶产业,今年,我们村的农户平均每户能增收1000多元。”海马宫村党支部副书记简永康说,以前,海马宫村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增收空间狭小,群众增收速度缓慢,发展成了海马宫村的一大难题,但如今,海马宫村已换了“新衣”,富了群众。
为发展好特色产业,今年6月,海马宫村以“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基地”的利益联结模式,领办了毕节市仙玉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并将1259人纳入合作社中。在茶叶销售问题上,海马宫村引进大定府茶叶有限公司和扶贫投资有限公司,并积极利用增城区帮扶资金,建立茶叶加工厂,形成了产销一条龙服务的产业链。“现在有了茶叶加工厂和茶叶公司,我们不仅解决了卖茶难的问题,还能在加工厂务工,每天80元的工资,收入提高了。”海马宫村村民丁希凤说,以前家家户户都种茶叶,但是没人收购,只能自己拿到街上去买。现在好了,村里面有合作社,有加工厂……一年可以采三季茶,销路不愁。
为有切实挥合作社的作用,海马宫村采取政府主导、股权量化、保底分红的模式,打造茶叶品牌。“我们将继续抓好茶叶产业化、规模化、商品化、市场化发展,让群众持续增收,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简永康说,目前海马宫村茶叶种植面积7500余亩,盛产面积4500余亩,无公害茶园示范基地200亩。
产业发展需要因村施策。近年来,金海湖新区不断探索产业发展新模式,打造了刺梨、茶叶、天麻等特色产业,让“一村一品”成为群众增收的有力抓手,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赵梅)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