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制造”锦绣生活

2020年08月19日09:38  来源:贵州日报
 

本报讯 (记者 陈丹 李卓檬)8月17日一早,43岁的李忠梅拎着大包小包火急火燎地出了门,一路小跑向村口的扶贫工坊奔去。自从今年5月,妈妈制造扶贫工坊在台江县南宫乡南宫村村口建了扶贫工坊,这位昔日的“留守妇女”便改换了新生活,凭借着精湛的刺绣技艺当上了工坊负责人。

忙忙碌碌却又充满希望的日子,让李忠梅浑身洋溢着光彩,过去全家人仅靠丈夫一人外出务工维持生计的窘境已经摆脱。

“每月有800元的底薪,每张绣片或者每件绣品都有提成,一个月可收入2000多元。”李忠梅高兴地说。

李忠梅如今的生活离不开村里的小小扶贫工坊。

据统计,素有“天下第一苗县”之称的台江县,全县16.9万人口中,绣娘有4万余名。

为推广苗绣走向市场。去年,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投入300万元东西部扶贫协作帮扶资金,为台江县引入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妈妈制造”项目,有效提升台江银饰、刺绣产业层次,帮助贫困妇女就业脱贫。

平台有了,但由于路途偏远,仍然有不少绣娘难以加入其中。

为了最大限度带动更多绣娘增收,台江县按照“一社多坊众创”扶贫模式,成立“妈妈制造”台江苗手工合作社,在乡镇(街道)、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设立苗手扶贫工坊,将原来家庭单打独斗小作坊加工变为规范化、标准化工坊生产加工。

截至目前,全县建立“妈妈刺绣”扶贫工坊14个,组建刺绣抱团发展小组42个,带动万余名农村妇女携手致富。

同时,台江县还借助职校、企业等销售平台,实现了“一条龙”的市场化运作,走出原先“有货无市”的窘境,有力推动了苗族刺绣产业发展。

如今,除了在各乡镇逐步增加扶贫工坊的数量,台江县还将扩大扶贫工坊的合作范围,建立苗绣、银饰等各式各样的扶贫工坊,进一步推动“指尖技艺”向“指尖经济”转变,实现农村妇女“绣着花、带着娃、挣着钱、养着家”的美好愿望。

(责编:吴锋(实习)、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