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方:“五个到位”抓实魔芋生长期田间管护工作

2020年07月15日10:23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大方县绿塘乡高峰村群众在魔芋基地打药防治病虫害。张倩 摄
大方县绿塘乡高峰村群众在魔芋基地打药防治病虫害。张倩 摄

魔芋生长期田间管护直接关系到魔芋产量和质量。近日来,在大方县各乡镇的魔芋基地里,一株株魔芋相继破土而出,缓慢地舒展开枝叶,绿油油的叶片错落有致地投下一片片阴影,随风招展、长势十分喜人,田间地头还有数名群众正在忙着除草、施肥。

在大方县魔芋种植大乡绿塘乡,目前魔芋种植面积达8000亩。绿塘乡副乡长陈立国说:“我们通过种植技能培训到位、日常巡护执行到位、生产要素保障到位、疑难问题研判到位、监督考核落实到位‘五个到位’管理模式,切实抓好病虫害防治、施肥、除草等田间管护工作,确保魔芋产业健康发展,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增强群众发展魔芋产业、增收致富的信心。”

种植技能培训到位

绿塘乡聘请经验丰富的农药专家担任技术总监,不定期开展病虫害防治培训,传授病虫害种类、农药的选择、科学使用农药等专业知识,增强村干部及群众的病虫害防治技能,提高绿塘乡魔芋种植及管护的水平。

丰产二村参加病虫害防治培训的管护人员熊贤艳说:“我们是在魔芋基地务工的,听他们这些专家讲了以后,学到了好多专业知识,比如:除草一定要尽量避开魔芋,避免给魔芋带来伤害,预防病虫害的预防药一定要先从叶根茎等部位精确预防。学到这些知识以后,我们更有信心管护好我们负责的这片魔芋,让它长得更好、以后也能够卖的更好。”

日常巡护执行到位

绿塘乡按照200亩为一个区域聘用一人,或每亩每月10元的单价分片聘用一人的标准,聘请片区管护人员。管护人员每天对自己的管护区域进行认真巡查,防止牛踏马撵。同时,要加强魔芋预防病虫害管理,巡查的过程中若发现病株,要立即拔除带到空地深埋或烧毁,切不可丢入田边地角,并在窝内及周围撒施硫酸铜钙消毒、踩紧土壤,防止雨水带走病菌,扩大传染。还要及时向村委及魔芋专家汇报,并领取农药到管护区域喷洒,随时检查是否出现新的病株。

据了解,绿塘乡优先选择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员、公益性岗位人员、乡村治理督导员、网格员或村民组长担任管护人员,共聘请管护人员40余名,负责各片区魔芋基地日常巡查工作,做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软腐病、根腐病、叶枯病、白绢病、疫病及地下害虫等病虫害得到有效防治。

生产要素保障到位

在2020年,绿塘乡在魔芋产业管护工作上坚持高标准、高要求,加大投入力度,以大投入实现大产出。针对魔芋种植常见的软腐病、白绢病以及叶枯病等病虫害症状及早抓好化肥、农药等生产要素的调剂供应工作,统一采购化肥、电动喷雾器、机动喷雾器、农药等物资,确保满足供应,不缺货、不断档。

据绿塘乡魔芋办负责人张林介绍,截止目前,绿塘乡共采购有机肥540吨、复合肥140吨,还采购了硫酸铜、克菌丹等农药,由乡农业服务中心统一保管。每个村根据魔芋种植技术总监的指导,到农业服务中心定量领取相应的农药及化肥,确保科学用药、合理施肥。

疑难问题研判到位

为了有效解决魔芋成长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防治病虫害,绿塘乡成立“绿塘魔芋技术服务交流群”,乡魔芋专班成员、各村(社区)干部以及片区管护人员以此为平台进行交流学习。通过微信交流群,魔芋专家可以及时解答管护人员在日常巡查中发现的问题、传授施肥和打农药的时间节点及注意事项,并分享他人病虫害防治经验,有力增强绿塘乡干部群众发展魔芋产业的信心。

据悉,自2020年4月份被聘请为绿塘乡魔芋种植技术总监以来,杨梅几乎常驻绿塘,每周开展两次魔芋基地大巡查,共组织四次魔芋病虫害防治室内外培训,绿塘乡干部群众病虫害防治技能得到有力提升。杨梅告诉笔者:“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绿塘人,能够发挥自己所长,为家乡魔芋产业的发展献一份绵薄之力,我很荣幸也很高兴,以后将继续运用好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指导好群众,做好魔芋病虫害防治工作,助推我们绿塘乡魔芋产业的发展。”

监督考核落实到位

绿塘乡魔芋管护人员实行每天8小时上班制度,由村委及管片负责人进行监督考核,乡农服中心及魔芋专班不定期抽查。发现一次不按时到点履职的,对该管护人员提醒打招呼,发现两次的,扣罚当日报酬,连续三次履职不到位或不能胜任本岗位的,提请村委对该管护人员作解聘处理。

“我们基本上每天都要去全乡的魔芋基地巡查一次,抽查管护人员有没有到岗到位,还有就是管护人员有没有及时发现并上报软腐病、白绢病以及叶枯病等症状。就目前来看,大家的管护工作都做的不错,我们乡的魔芋长得比较好。”农业服务中心主任郑禄举说道。(张倩)

(责编:郜林筱、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